[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装置及其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3044.8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善杰;王岭雪;蔡毅;马俊卉;许方宇;钟海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罗继元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罩 观测 石英紫外线灯 地表 日盲 紫外成像仪 供电电路 太阳辐射 安装座 电连接 连接柱 灯罩外表面 球面反射面 电源插头 观测目标 直径大端 紫外成像 凹面罩 顶点处 焦点处 内表面 平齐 外壁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装置及其观测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消除太阳辐射干扰的、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目标的装置及其观测方法。其中的装置包括日盲紫外成像仪,石英紫外线灯,灯罩及连接柱;所述灯罩的内表面为球面反射面;所灯罩外表面顶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与石英紫外线灯电连接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一电源插头;所述日盲紫外成像仪设置于灯罩的外壁上,且日盲紫外成像仪的镜头前端与灯罩的直径大端保持平齐;所述球状石英紫外线灯通过连接柱安装于凹面罩体顶点处的内侧,且位于灯罩的焦点处。本发明可有效消除地表迎日观测时的太阳辐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晴朗天气,人眼和其它光学成像设备迎着太阳直射辐射或镜面反射的太阳辐射进行成像观测时,成像设备会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干扰,称之为迎日成像观测。太阳辐射在可见光、近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等波段都远大于一般地表物体辐射。迎日成像观测时,人眼和光学成像设备对前方物体的识别能力会大大折扣,不能对与太阳辐射直射或镜面反射方向相近方向上的目标物体进行精准成像观测,特别光学成像设备距离迎日成像观测的目标物体较远时,目标物体几乎被太阳辐射完全淹没。
防眩板是一种可阻挡紫外、部分紫光和蓝光,突出黄光的有色透明聚合丙烯酸甲脂滤光板,防眩板有过滤太阳短波辐射的效果。加装防眩板后,人眼和可见光成像设备地表迎日观测时,当目标物体方向与太阳直射方向的夹角较大时,防眩板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太阳辐射干扰,提高成像设备对目标物体的观测能力。当目标物体方向与太阳直射方向相近时,目标仍会被太阳辐射淹没。
现有的光电成像技术,在迎日太阳观测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消除太阳辐射干扰,用于迎日成像观测的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装置,包括日盲紫外成像仪,石英紫外线灯,灯罩及连接柱;所述灯罩的内表面为球面反射面;所灯罩外表面顶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与石英紫外线灯电连接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一电源插头;所述日盲紫外成像仪设置于灯罩的外壁上,且日盲紫外成像仪的镜头前端与灯罩的直径大端保持平齐;所述球状石英紫外线灯通过连接柱安装于凹面罩体顶点处的内侧,且位于灯罩的焦点处。
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装置,包括日盲紫外成像仪,石英紫外线灯,灯罩及连接柱;所述灯罩包括抛物面形状的凹面罩体,以及与凹面罩体直径较大端连接的管状罩体;所述凹面罩体外表面顶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与石英紫外线灯电连接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一电源插头;所述日盲紫外成像仪设置于管状罩体的外壁上,且日盲紫外成像仪的镜头前端与罩壳该端保持平齐;所述球状石英紫外线灯通过连接柱安装于凹面罩体顶点处的内侧,且位于凹面罩体的焦点处。
一种用于地表迎日观测的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其包括以下内容:
(1)将电源插头连接至供电插座上,开启石英紫外线灯,石英紫外线灯会向四面八方发射日盲紫外光,经灯罩反射后,汇聚成一个光束射向地表迎日观测的前方物体;日盲紫外光迎日照射到前方物体后,发生反射;
(2)开启日盲紫外成像仪,成像仪收集物体表面反射至成像仪镜头处的日盲紫外光并成像;类似于普通相机对物体反射的可见光成像,物体表面反射的日盲紫外光被日盲紫外成像仪成像后也可反映出物体的轮廓;由于地表的太阳辐射中没有日盲紫外光,地表迎日观测时日盲紫外成像仪不受太阳辐射干扰,只探测前方物体表面反射的日盲紫外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未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3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