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隐身屋与隐身空间扩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3342.7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权;刘志存;鲁百佐;张辉;卫芬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2 | 分类号: | G09B2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隐身 空间 扩展 方法 | ||
一种开放式隐身屋与隐身空间扩展方法,隐形屋的前壁为景象合成箱、后壁为景象分形箱、左壁为左折射箱、右壁为右折射箱,景象合成箱、景象分形箱、左折射箱、右折射箱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景象合成箱内设有V形开口朝后的第一V形透明板,景象分形箱内设有V形开口朝后的第二V形透明板,左折射箱内设有V形开口朝右的第三V形透明板,右折射箱内设有V形开口朝左的第四V形透明板,第三V形透明板V形外表面所在平面、第四V形透明板V形外表面所在平面、左折射箱右侧板外表面所在平面、右折射箱左侧板外表面所在平面围成的空间为隐形空间a,通过同步增大景象合成箱、景象分形箱、左折射箱、右折射箱间的距离,就可扩展该隐形空间a,将物体移入其中实现隐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隐身屋与隐身空间扩展方法。
背景技术
“隐身”是人类长久来的一种梦想,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隐身技术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进展。但现有的隐形技术主要是在微波段,通过在飞机表面涂抹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避免飞机被雷达发现,从而实现飞机隐形,然而这种技术不是真正的隐身,在可见光波段,飞机仍然是可见的。日本科学家研制一种隐身装置,利用安装在身体后侧的摄像头并以人体的遮盖物为显示屏,将人体后侧的图像拍下后显示在人体前侧的遮盖物上,但其隐形效果受图像质量的影响,且装置非常复杂,难以推广使用。还有一种方式,通过光纤,将光线从物体后侧引导到前侧,从而绕过中间的物体,消除物体对后侧景物的遮挡,实现物体的隐形,但这样的装置对光纤的工艺要求高,造价也非常高,形成的图像质量差,隐形效果不好。最近网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表演者手持一大块反光的“塑料布”展开在人身前侧,这时被遮挡的人身体不见了,同时身后的景物一览无余。这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但这种隐身效果实际上是电脑合成所得,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还远达不到这种水平。
Pendry等在2006年的Science期刊[Science312,1780(2006)]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种理想的隐身技术方法。他们通过变换光学的方法,设计出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参数随空间变化的隐身器件,并在微波波段进行了实验验证。但由于Pendry等提出的隐身器件设计方法要求所用材料的电磁参数随空间变化,对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实现起来很困难,价格昂贵,同时这种材料由于色散很剧烈,只能工作在很窄的一个频率区间,不能实现对任意极化电磁波的隐身,并且能实现的隐身尺度很小,因此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CN 103207451B)“一种柱状电磁波隐身器件”和中国发明专利(CN103268014B)“一种具有四个方向隐身效果的柱状电磁波隐身器件”分别公开了采用由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制成的不同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不同结构和隐形尺度的隐形器件。其特点为由不同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组合形成的隐形空间是封闭的,隐形空间尺度的增大必须通过增加不同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的尺寸来实现,这必然增大制造成本;同时采用由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制成的不同顶角的等腰三角形较多,加工和组装精度要求高。上述特征使其难以构造开放式大尺度隐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隐身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的开放式隐身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3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演示电磁感应原理的实验教学教具
- 下一篇:一种单缝衍射实验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