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码头防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5079.5 | 申请日: | 201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周玲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滑块 防撞装置 码头防撞装置 缓冲柱 防撞 船体 安装基板 磁铁条 码头 侧向 正面冲击力 纵截面形状 侧面设置 截面形状 使用寿命 相对移动 侧向力 防撞柱 缓冲层 有效地 侧壁 滑块 减小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属于码头防撞领域。包括缓冲滑块、防撞柱、安装基板,所述缓冲滑块的纵截面形状为C字形,缓冲滑块的防撞接触面上设置缓冲层,缓冲滑块的内侧面设置磁铁条一,缓冲柱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截面较大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磁铁条二,缓冲滑块套设在缓冲柱截面较大一侧,缓冲柱截面较小的一端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并设置在码头的侧壁。本发明的码头防撞装置,既能够有效地降低船体对码头的正面冲击力,而且通过滑块的设置使得防撞装置能够随着船体一起移动,减小由于船体与防撞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产生的侧向力,避免防撞装置由于长期受到侧向的应力而损坏,提高了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防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属于码头防撞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船运码头、渔港、船舶停靠的地方,为了防止船与码头相撞受损,通常在码头停靠岸侧壁上固定报废的轮胎或其它橡胶物件作为防撞减震装置,这种防撞装置对船舶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而且成本低。但传统的防撞装置有很多缺陷:由于船舶不管在航道行驶时经过桥梁还是在港口进行停靠时,船体如果与桥梁的桥墩或码头接触碰撞时,以及船体停靠码头后,由于水流的作用,船体与防撞装置会有一定的相对移动,而传统的防撞装置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防撞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够很好地克服船体对码头或桥墩的正面冲击力,但是船体与防撞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作用力,防撞装置由于设计时并未有相关措施,无法抵御侧向力,导致防撞装置容易损坏,最终致使防撞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总是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码头的损坏;另外传统的防撞装置接触面所设的缓冲层为光滑表面,与船体接触时,其缓冲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码头防撞装置,主要是为了降低船体对码头的正面冲击力,而且通过滑块减小由于船体与防撞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产生的侧向力,避免防撞装置由于长期受到侧向的应力而损坏,从而有效的解决船与码头相撞受损,使防撞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总是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码头的损坏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包括缓冲滑块、防撞柱、安装基板,磁铁条一、磁铁条二、缓冲层、安装孔和膨胀螺栓,所述缓冲滑块的纵截面形状为C字形,缓冲滑块的防撞接触面上设置缓冲层,缓冲滑块的内侧面设置磁铁条一;缓冲柱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截面较大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磁铁条二,缓冲滑块套设在缓冲柱截面较大一侧,缓冲柱截面较小的一端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并通过膨胀螺栓设置在码头的侧壁;所述磁铁条一和磁铁条二同性,由于同性相斥,磁铁条一和磁铁条二之间能形成空腔,从而使缓冲滑块在受到撞击时能够在与防撞柱上实现无接触的侧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板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均匀分布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码头防撞装置,既能够有效地降低船体对码头的正面冲击力,而且通过滑块的设置使得防撞装置能够随着船体一起移动,减小由于船体与防撞装置之间的相对移动产生的侧向力,避免防撞装置由于长期受到侧向的应力而损坏,提高了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防撞效果,并且本防撞装置通过缓冲层、同性磁铁相互排斥以及缓冲柱的多级缓冲,缓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安装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安装俯视图。
图中,1为缓冲滑块、2为防撞柱、3为安装基板、4为磁铁条一、5为磁铁条二、6为缓冲层、7为安装孔、8为膨胀螺栓、9为码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5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