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27233.2 申请日: 2018-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8796113B 公开(公告)日: 2019-05-31
发明(设计)人: 钟彩虹;张琼;黄宏文;陈美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N15/11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龚莹莹
地址: 430074***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猕猴桃 分子标记引物 品种鉴定 扩增 条带 引物 遗传育种技术 分子生物学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应用,所述的引物为:Geo19‑159‑F:TGATTCGTTTTGACACAATGG和Geo19‑159‑R:TGCAGGCTATGGACTGAGTG。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东红DNA进行扩增,仅东红可特异性的扩增出280bp和282bp的条带;根据不同条带的大小和数目,也可对:楚红、GT815、H‑15、华光2号、华优、海沃德、龙山红、满天红、磨山雄5号、秦美、QS‑5、通山5号、WH‑1或厦亚1号猕猴桃进行区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原产地和猕猴桃遗传资源的原始起源中心。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稳步扩增,截至2017年全国栽培面积达240万亩,产量29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在品种格局上,我国立足于本土猕猴桃遗传资源研究,选育出了‘金艳’、‘东红’等猕猴桃新品种,在全球范围广泛栽培,彻底改变了世界猕猴桃产业唯‘海沃德’品种的单一格局,推动了猕猴桃市场多样化和消费的多元化。

随着猕猴桃新品种的日益推出,新品种的鉴定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对猕猴桃专利品种的鉴定仅通过树势、叶片形态、花期、花形态、果实外观等传统手段,难免受到环境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猕猴桃品种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且苗木品种不纯甚至错误将造成果农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分子标记技术能快速、准确、高效对品种进行鉴定,对保证农业生产中品种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适宜的分子标记及其配套检测技术,建立一套简便、经济、准确而高效的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技术体系,是打击假冒伪劣种苗、保护植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我国农业市场的迫切需要。

分子标记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个体在基因组上产生的变异,从而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分,是继形态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及育种中,对分子标记的应用已日趋成熟。SSR分子标记数量丰富且随机均匀分布于基因组,呈共显性,等位变异高,操作简便且稳定性好,已应用于大豆、苹果和葡萄等品种鉴定方面。在猕猴桃中,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猕猴桃雄性系列品种的鉴定,已为多个优异猕猴桃品种准确提供授粉雄株,提升猕猴桃的育种效率。

‘东红’猕猴桃单果重在80-130克,果实为短圆柱形,果皮无毛绿褐色,果肉多汁,酸甜适中。总糖含量高达13.45﹪,而总酸只有0.49﹪,可溶性固形物16.5﹪,富含钙、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及17种氨基酸。开发适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的分子鉴定标记,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明确界定专利品种,利于对猕猴桃品种进行鉴定和品种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所述的分子标记命名为Geo19-159,针对其设计的引物为Geo19-159-F:TGATTCGTTTTGACACAATGG和Geo19-159-R:TGCAGGCTATGGACTGAGTG。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在猕猴桃育种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用于猕猴桃‘东红’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的获得:申请人从猕猴桃基因组序列网站(http://bioinfo.bti.cornell.edu/kiwi)下载‘红阳’猕猴桃全基因序列。通过SSRFinder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SSR标记,根据基因结构注释结果,选择基因位点设计SSR标记引物。利用设计合成的引物,对猕猴桃‘东红’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分子标记Geo19-159,针对其设计的引物为Geo19-159-F:TGATTCGTTTTGACACAATGG和Geo19-159-R:TGCAGGCTATGGACTGAGT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7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