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8950.7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7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于福生;王华;王春英;王于恒;于佳富;王丹丹;王逸群;吕旭阳;李超;王一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通市中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9/00 | 分类号: | G01V99/00;G09B23/4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渤海湾 盆地 成因 机制 物理 模拟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渤海湾盆地的基本形态特征,设计相似比例的构造物理模型;步骤S2、基于渤海湾盆地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模拟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渤海湾盆地形成的运动学模式可以概括为5种主要观点:
(1)北西-南东向伸展模式(李德生,1981;马杏垣,1983;张抗,1988;Allen M,1998;陆克政,1997;孟庆任,1998;徐杰,2001);
(2)北东向走滑拉分模式(侯贵廷,1998;许俊远,2000);
(3)近南北向伸展模式(周建勋,2006);
(4)两期南-北向伸展叠加近东西向挤压反转模式(Allen et al., 1998);
(5)北西-南东伸展叠加右行走滑模式(胡朝元,1983;漆家福,1995;邓起东,2001)。
在前人提出的5种成因模式基础上,通过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中坳陷等构造单元的研究,漆家福等(2010)提出分期伸展叠加变形模式。即,E
根据材料相似性原理,本发明采用松散的干燥石英砂代表砂岩、砾岩等能干性较强的岩层。前人提出的关于渤海湾盆地成因模式主要依据地震剖面解释和凹陷区域成因背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发明提出了关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演化成因新模型,弥补了以往模型中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渤海湾盆地的成因机制,旨在为盆地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一种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S1、基于渤海湾盆地的基本形态特征,设计相似比例的构造物理模型;
步骤S2、基于渤海湾盆地E
步骤S3、基于渤海湾盆地E
步骤S4、基于渤海湾盆地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通市中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通市中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8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探测系统及智能弹药系统
- 下一篇:一种走行观测的综合观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