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边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0646.6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庄崇营;林建伟;李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柔性基板 缓冲层 无边框 源层 顶栅型 弯折 显示设备 用户体验 可弯折 改进 响应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边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柔性基板;至少一层缓冲层,该缓冲层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上;有机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上,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采用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结构。本发明对现有的柔性TFT‑LCD的结构进行改进,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结构,增加缓冲层,上述改进相互配合,大大增加了弯折时的可靠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可弯折半径达到20mm,可以轻易弯折成无边框的结构,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提高了用户体验,得到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无边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当今信息社会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尺寸的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大尺寸的家用电视到大型投影设备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在轻、薄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完美的画面及快速的响应特性,确保其在显示器市场上独占鳌头,已经成为LCD应用中的主流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品质,而且要求美观。人们对显示器在品质的要求是:高解析度、高NTSC、耐高低温、高的对比度、高的可靠性等。随着显示行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上的这些优点不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显示行业不断向质轻、高集成度、高画质、低功耗方面发展,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对显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符合上述要求,而且还要求更薄更轻,玻璃基板虽然有它的优势,可是玻璃不能做得很薄,最薄单片也有0.3mm,panel厚度达到0.6mm,想要更薄只能采用减薄工艺,采用减薄工艺不仅对玻璃有很大的伤害,而且会影响到盒厚均匀性,更有甚者,玻璃直接破裂,严重影响产品的良率。尽管玻璃基板可以采用减薄工艺进行减薄处理,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很难减薄到双片0.2mm以下。且因玻璃基板有一定的刚性容易破碎,因此不能进行弯折,显示区域外围有一圈边框区域,导致屏幕占比不高,从而不能形成无边框的结构。
为了满足显示屏更轻更薄的要求,开发出了柔性基板,现LG、三星、夏普、BOE等已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柔性OLED显示,因OLED是有机发光,不需要背光,较LCD容易实现柔性显示。近年来,柔性显示发展得越来越快,柔性显示成为了一种趋势。一些大面板厂都已着手柔性产品的量产化,但准备量产化的柔性产品目前都是柔性OLED。相对OLED来说,LCD有液晶、背光源等,进行柔性化比较困难,虽然已有柔性LCD试验样品问世,但是现有的柔性TFT-LCD存在如下问题:(1)寿命比较短;(2)电子迁移率低,响应速度不高;(3)弯折时容易断线;(4)TFT稳定性不高;(5)因柔性材料收缩以及平整度问题,尺寸做不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边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边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柔性基板;
至少一层缓冲层,该缓冲层设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上;
有机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上,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采用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所述有机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对盒设置;
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和第二柔性基板之间;
若干间隔设置的隔垫柱,设于所述液晶层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0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