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频率调谐的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1507.5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秋;周铁军;钱正洪;骆泳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气泡 机械 模式 频率 调谐 直流 电压 信号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频率调谐的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本发明的信号发生器与可调谐激光器的电压调谐端口连接,可调谐激光器的光输出端依次连接光隔离器、衰减器、偏振控制器,偏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光纤锥输入端,光纤锥中的光场通过倏逝波耦合进出谐振腔,光纤锥的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的接收端相连。探测器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谱仪输入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光学谐振腔利用光学模式解调电压信号时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利用机械模式频率变化来检测直流电压信号,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可调谐特性的微弱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电压调谐瓶状微腔的机械模式频率的传感系统,属于光学领域。
背景技术
微弱电压信号检测在电学信号处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电学系统一般输出的信号都是电压信号,微弱电压信号检测能力会影响传感系统的工作性能。电压传感器的灵敏度决定了各种输出电压信号的传感系统的性能,高灵敏度的电压检测系统可以提升传感系统的精度,为传感器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基于光学谐振腔的电压传感器具有易集成、功耗低、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天然优势,为高精度电压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目前光学手段进行的直流电压检测多数是基于谐振腔的光学模式的调谐特性进行的,在电压作用下,腔的光学谐振频率发生变化,进而解调所施加的电压值。为满足高精度电压检测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可调谐特性的微弱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电压检测时,可以检测到比利用光学谐振腔光学模式调谐特性的直流电压检测系统更弱的电压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可调谐特性的微弱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可用于高精度的直流电压信号检测。
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频率调谐的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可调谐激光器、隔离器、衰减器、偏振控制器、光纤锥、微气泡腔、电致伸缩介质、电极、胶水、光电探测器、谱仪;所述的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可调谐激光器的电压调谐端口,可调谐激光器的出射端与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器的输出端与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衰减器的输出端与光纤锥输入端之间的光纤上设置有偏振控制器;光纤锥输出的光场通过倏逝波耦合的方式进入微气泡腔内,微气泡腔的两端用胶水固定在电致伸缩介质上,电致伸缩介质两端装有电极;微气泡腔内光场经过光纤锥耦合输出至光电探测器的接收端,光电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入谱仪;传感系统中可调谐激光器、隔离器、衰减器、偏振控制器、光纤锥、光电探测器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光纤连接;信号发生器与可调谐激光器的电压调谐端口、光电探测器与谱仪之间使用两端口通用的电学线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气泡腔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气泡腔的壁厚保证光在其内传输时会有倏逝波存在于谐振腔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致伸缩介质可以是PZT或其它在电压信号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的介质,并保证微气泡腔的机械模式发生变化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可调谐激光器的调谐范围要满足探测需求,波段选用通讯波段,且与光电探测器的接收波段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的偏振控制器的偏振状态要保证腔模式的光学品质因数最高,使得更多的光局域在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谱仪的分辨率选择要保证能分辨出腔的机械模式。
本发明中的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在进行电压信号检测时,相比利用谐振腔光学模式频率变化的电压信号检测,在同样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同时,光纤与微气泡腔的耦合系统尺寸较小,易于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一种基于微气泡腔机械模式可调谐特性的微弱直流电压信号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