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1587.4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6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元铁;郑江鹏;周涛;曾宏伟;陈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F04C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虎;王丽娜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通孔;气缸,气缸设在壳体内,气缸具有吸气孔;冷媒排放管;第一中间管,第一中间管和冷媒排放管中的一个套设在第一中间管和冷媒排放管中的另一个上,第一中间管和冷媒排放管中的一个焊接在壳体上,其中第一中间管的一部分与冷媒排放管接触,第一中间管的其余部分与冷媒排放管间隔开以便形成隔热腔;和隔热件,隔热件的横截面为环形,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中间管和冷媒排放管中的另一个的内周面上,隔热件的一部分配合在吸气孔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具有隔热件不会熔化失效、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地,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一般包括主壳体和储液器,储液器与主壳体之间通过吸气管组连接,以使得储液器内的冷媒能够流入主壳体内安装的气缸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现有的压缩机为了解决吸气过热问题,在冷媒排放管内设置隔热管。但是,由于隔热管的熔点较低,因此在将冷媒排放管与压缩机的壳体焊接在一起的过程中,冷媒排放管上的热量会大量地传递到隔热管上,从而导致隔热管熔化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缸具有吸气孔;冷媒排放管;第一中间管,所述第一中间管和所述冷媒排放管中的一个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管和所述冷媒排放管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中间管和所述冷媒排放管中的所述一个焊接在所述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部分与所述冷媒排放管接触,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冷媒排放管间隔开以便形成隔热腔;和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中间管和所述冷媒排放管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内周面上,所述隔热件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吸气孔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具有隔热件不会熔化失效、效率高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所述通孔;和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通孔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中间管和所述冷媒排放管中的所述一个焊接在所述导管上。
优选地,所述冷媒排放管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管上,所述冷媒排放管包括:第一配合段,所述第一中间管的远离所述吸气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配合段过盈配合;第一隔热段,所述第一隔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配合段的直径,所述第一隔热段与所述第一中间管间隔开以便形成所述隔热腔;和第一变径段,所述第一变径段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配合段的邻近所述吸气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变径段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隔热段的远离所述吸气孔的端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管的所述端部上设有沿内外方向贯通所述第一中间管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管套设在所述冷媒排放管上,所述第一中间管包括: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二配合段与所述冷媒排放管过盈配合或者所述第二配合段与所述冷媒排放管焊接在一起;第二隔热段,所述第二隔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配合段的直径,所述第二隔热段与所述冷媒排放管间隔开以便形成所述隔热腔;和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二变径段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配合段的邻近所述吸气孔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变径段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隔热段的远离所述吸气孔的端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 下一篇:具有输送介质自循环系统的高速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