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3245.6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廖乾畅;刘胜强;赵波;郭强;杨文兴;陈涛;姚君韦;周武明;刘东;赵福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1/04;F02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气门 调节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一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以及芯轴;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均套设在芯轴上,且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上均设置有大升程凸轮和小升程凸轮;第一销轴和第三销轴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沿芯轴的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令大升程凸轮作用于气门;第二销轴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沿芯轴的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令小升程凸轮作用于气门。上述装置采用机械式切换结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液压式切换结构,不受气温和机油粘度的影响,可靠性较高,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燃烧管理的不断完善,对于如何实现气门机构的可变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机由原来的气门开启不可变,发展成现在的气门正时可变.目前可变气门升程大体分为两种:阶段式可变气门升程和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阶段式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一般会提供两种不同的气门升程曲线以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对于进气量的不同需求,切换两种不同的气门升程曲线可以通过改变凸轮至气门的传动链中的零件来实现。在现有技术中,有切换凸轮、切换摇臂、切换挺柱等切换方式,其中切换机构采用液压式控制。
但是,液压式控制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温度较低,机油粘度大,从而影响其工作中的响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式控制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温度较低,机油粘度大,从而影响其工作中的响应时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一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以及芯轴;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均套设在芯轴上,且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上均设置有大升程凸轮和小升程凸轮;第一销轴和第三销轴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沿芯轴的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令大升程凸轮作用于气门;第二销轴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沿芯轴的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令小升程凸轮作用于气门。
进一步的,第一移动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缸凸轮和第二缸凸轮;第一缸凸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组第一缸凸轮和第二组第一缸凸轮;第二缸凸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组第二缸凸轮和第二组第二缸凸轮;第一组第一缸凸轮、第二组第一缸凸轮、第一组第二缸凸轮以及第二组第二缸凸轮均包括相互抵接的一个大升程凸轮和一个小升程凸轮,且大升程凸轮位于小升程凸轮的第二方向;第二移动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缸凸轮和第四缸凸轮;第三缸凸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组第三缸凸轮和第二组第三缸凸轮;第四缸凸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组第四缸凸轮和第二组第四缸凸轮;第一组第三缸凸轮、第二组第三缸凸轮、第一组第四缸凸轮以及第二组第四缸凸轮均包括相互抵接的一个大升程凸轮和一个小升程凸轮,且大升程凸轮位于小升程凸轮的第二方向。
进一步的,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还包括沟槽;沟槽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上的第一大升程沟槽和第二大升程沟槽;第一大升程沟槽和第二大升程沟槽分别与第一销轴和第三销轴对应设置;沟槽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单元靠近第一移动单元的一端的第一小升程沟槽以及设置在第一移动单元靠近第二移动单元的一端的第二小升程沟槽;第一小升程沟槽和第二小升程沟槽与第二销轴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大升程沟槽设置在第二组第一缸凸轮和第一组第二缸凸轮之间;第二大升程沟槽设置在靠近第二组第三缸凸轮和第一组第四缸凸轮之间。
进一步的,可变气门升程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套和第二滑动套;第一滑动套设置在第二移动单元靠近第一移动单元的一端;第二滑动套设置在第一移动单元靠近第二移动单元的一端;第一小升程沟槽和第二小升程沟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套和第二滑动套上;第一组第三缸凸轮和第一滑动套之间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用于与第二滑动套滑动配合,以使保护套将第二小升程沟槽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3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