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3998.7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2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建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板 移动底座 支撑柱 茶叶加工 茶叶 晾晒 晾晒装置 连接轴 晾晒板 撑杆 对称固定 风扇安装 一端设置 轴承安装 左右两侧 晾干 安装孔 连接槽 连接柱 风扇 翻面 转轴 飘带 轴承 预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包括晾晒框、风扇和第一遮板,所述晾晒框通过连接柱与晾晒板相连接,所述晾晒框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柱相互连接,且支撑柱对称固定在移动底座的上方左右两侧,所述风扇安装在移动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板通过转轴与轴承相连接,且轴承安装在移动底座左侧的支撑柱上,所述第一遮板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遮板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遮板另一端设置的连接槽与撑杆相连接,并且撑杆固定在移动底座右侧的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第一遮板和第二遮板的下方均设置有飘带,所述晾晒板上预留有安装孔。该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可对茶叶进行翻面晾晒,且操作简单,有利于茶叶的充分晾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自古以来流传的饮食习惯使我国人民热衷于茶饮,茶叶有一定的入药价值,其本身的用处很大,茶叶加工的步骤也较为繁琐,其中茶叶在加工时必须要经过晾晒这一步骤,使其充分的与阳光相接触,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茶叶加工用的晾晒装置仅仅只是使用网筛来盛放茶叶,并将其放置在阳光下,此种方式不便于对茶叶进行翻面晾晒,从而不能够很好的使茶叶得到充分的晾干。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茶叶晾晒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在大多数的茶叶加工用的晾晒装置仅仅只是使用网筛来盛放茶叶,并将其放置在阳光下,此种方式不便于对茶叶进行翻面晾晒,从而不能够很好的使茶叶得到充分的晾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叶加工使用的茶叶晾晒装置,包括晾晒框、风扇和第一遮板,所述晾晒框通过连接柱与晾晒板相连接,且连接柱上设置有弹性凸块,所述晾晒框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柱相互连接,且支撑柱对称固定在移动底座的上方左右两侧,并且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拧紧套,所述风扇安装在移动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遮板通过转轴与轴承相连接,且轴承安装在移动底座左侧的支撑柱上,所述第一遮板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遮板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遮板另一端设置的连接槽与撑杆相连接,并且撑杆固定在移动底座右侧的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第一遮板和第二遮板的下方均设置有飘带,所述晾晒板上预留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晾晒框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支撑柱组成转动结构,且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
优选的,所述晾晒板为网状式结构,且其关于晾晒框的中心对称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晾晒板通过连接柱和安装孔与晾晒框组成拆卸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共设置有两个,且支撑柱与移动底座组成“U”形状,并且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晾晒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板通过转轴和轴承与移动底座左侧的支撑柱组成转动结构,且该转动结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并且第一遮板设置在晾晒框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遮板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一遮板构成翻转机构,且该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180°,并且第二遮板和第一遮板的总面积大于晾晒框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建,未经何伟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3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有利于微量元素保存的石台晒茶加工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