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班延误保险的主动理赔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5682.1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1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丹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Q50/30;G06F17/30;G06Q20/08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胡明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班延误 航班动态 理赔服务 保险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第三方支付平台 产品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库服务器 用户信息采集 支付处理模块 数据库模块 保险理赔 繁琐程序 服务成本 附加模块 核心模块 相关信息 销售系统 业务处理 用户感知 满意度 外部 时长 判定 搜集 航班 旅客 健康 服务 | ||
一种航班延误保险的主动理赔服务系统,包括:一个业务处理核心模块,一个产品管理模块,一个保单数据管理模块,一个航班动态数据库模块,一个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一个用户信息采集附加模块,一个支付处理模块;系统通过接口和外部销售系统、外部航班动态数据库服务器、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可以在航班延误保险所保障的航班其动态发生变化时,快速、准确地获取到相关信息,自动对保单是否出险及是否符合理赔条件进行判定,对符合理赔条件的保单快速实施赔付,免去了旅客自行搜集延误证明的繁琐程序及其带来的不便,即降低了保险理赔的服务成本、缩短了服务时长,同时提升了用户感知和满意度,有利于航班延误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险理赔服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航班延误保险的主动理赔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航班运行往往受天气、航空管制、机械故障、飞机调配、飞行计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航班延误难以避免。航空公司、机票代理商、保险公司等单位,基于安抚用户、提升服务满意度等考虑因素,向航空旅客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航空延误保险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形式各异、责任范围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本质上都是当旅客计划乘坐的投保航班因列明的原因发生了延误、取消、返航、备降等事故造成旅客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旅程从而造成不便达到约定程度时,向其提供一定金额的不限于现金形式的经济补偿。
传统的航班延误保险 产品的补偿的获取,需要旅客自行搜集发生保险责任事故的证据,然后向保险公司或其它 提供此产品的单位申请理赔,受理后需人工对旅客提交的资料、发生的事故是否符合赔付 条件等进行审核确认,通过审核以后再实施赔付,流程复杂且耗时耗力,用户感知也非常不 友好。所以,函需一套可以对航空延误保险提供主动理赔服务的系统,能够快速、准确、便捷 地为航空延误出险旅客提供理赔及赔付服务。
为了克服传统的航班延误保险被动式理赔服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班延误保险的主动理赔服务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自动判别旅客是否出险、是否满足赔付条件,而且能方便地完成 现金方式的赔付兑现,即能提高理赔服务效率又可以优化服务体验,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的航班延误保险被动式理赔服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理赔服务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自动判别旅客是否出险、是否满足赔付条件,而且能方便地完成现金方式的赔付兑现,即能提高理赔服务效率又可以优化服务体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航班延误保险的主动理赔服务系统,包括:一个业务处理核心模块,用于处理相关联的各业务模块上传的信息和数据,并发出各种控制和业务处理指令;
一个产品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航班延误保险产品,存储并管理产品的条款和规则,为业务处理核心模块判定是否达到理赔条件提供基础参数;
一个保单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保单数据,包括投保人身份信息、被保人身份及账户信息、投保产品信息、投保航班信息、投保渠道信息等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模块提供处理任务;
保单数据管理模块通过接口与外部销售系统连接,外部销售系统在销售出机票及航空延误保险后,将保单数据传递给保单数据管理模块,完成投保;
一个航班动态数据库模块,用于向外部航班动态数据库服务器定制需要的航班动态及用户实际乘坐状态数据,将获取到的动态数据传递给业务处理核心模块实施业务逻辑判断;
一个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投保人身份信息、被保人身份及账户信息等,当业务处理核心模块判定符合理赔条件时,提供所需的被保人身份及账户信息,以完成后续的赔付任务;
一个用户信息采集附加模块,与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相连,用于当外部销售系统传递的用户信息不全需要补充时,该模块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短信、语音、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方式与旅客进行交互,补充采集所需的用户信息,传递给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丹,未经李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5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