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速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6070.4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21/02 | 分类号: | G01P21/02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222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速传感器 空气间隙 测试 目标轮 偏移量 传感器 输出信号计算 初始偏移 输出信号 传统的 磁感应 示波器 采样 对轮 种轮 匹配 判定 试验 记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速传感器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待测试的轮速传感器和目标轮安装于试验台上;设置初始空气间隙和初始偏移量,并且使目标轮相对于轮速传感器旋转;利用示波器对轮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以基于该输出信号计算轮速传感器的磁感应强度峰值;判断所述峰值是否等于预定值;如果等于预定值,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是否处在预先规定的取值范围内;如果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处在预先规定的取值范围内,则判定轮速传感器和目标轮匹配合格,并记录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测试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速传感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轮速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车辆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出行事故率也日趋升高。安全性是用户评价车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车辆开发商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现了一系列的车辆安全控制系统,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轮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系统(ESP)。ABS系统用于在车辆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最大,从而提高车辆紧急制动时安全系数。ASR系统用于防止车辆驱动轮在加速时出现打滑,特别是在附着有冰雪的摩擦力较小的路面上,当车辆加速引起驱动轮打滑时,ASR系统减少节气门进气量,降低引擎转速,从而减少动力输出,将驱动轮的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
这些车辆安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出行时的安全性能。在这些系统中,都必不可少地用到了车轮的轮速信息,因此轮速传感器成为现代车辆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轮速传感器主要为车辆提供车轮行进方向和速度的输出信号,并将输出信号应用于各种车辆安全控制系统中,因此测试轮速传感器的性能对于保障车辆出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使轮速传感器所感应到的磁感应强度处于安全值内是确保轮速传感器正常输出信号的重要前提。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轮速传感器测试方法中,需要在选取轮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峰值之后,需要人工计算该峰值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这种测试方法耗时过长,测试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速传感器的测试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测试方法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测试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轮速传感器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试的轮速传感器和目标轮安装于试验台上;设置初始空气间隙和初始偏移量,并且使目标轮相对于轮速传感器旋转;利用示波器对轮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以基于该输出信号计算轮速传感器的磁感应强度峰值;判断所述磁感应强度峰值是否等于预定值;如果所述磁感应强度峰值等于预定值,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是否处在预先规定的取值范围内;如果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处在预先规定的取值范围内,则判定轮速传感器和目标轮匹配合格,并记录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
其中,如果当前的空气间隙和偏移量未处在预先规定的取值范围内,则判定轮速传感器和目标轮匹配不合格,并发出报错指示。
其中,如果所述磁感应强度峰值不等于预定值,则调节空气间隙和/或偏移量的大小,以重新计算轮速传感器的对应磁感应强度峰值并对该峰值进行判断。
其中,利用示波器对轮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以基于该输出信号计算轮速传感器的磁感应强度峰值的步骤包括:利用示波器设置触发信号和触发沿,以从轮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选取待被测试的信号区间;计算采样区间内的每个信号周期的电压幅值,并从这些幅值中筛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基于所得到的电压幅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轮速传感器的磁感应强度峰值。
其中,轮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为正弦波信号。
其中,所述轮速传感器可以为磁电式轮速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60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