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6302.6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新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B82Y40/00;B01J2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正硅酸乙酯 恒温干燥 纳米复合 无水乙醇 气凝胶 掺杂 培养皿 复合醇凝胶 混合液浸泡 气凝胶粒 去离子水 热稳定性 微观结构 醇凝胶 浓硝酸 前驱体 电炉 陈化 放入 洗涤 冷却 老化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方法,步骤如下:将Cu(NO3)2·3H2O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正硅酸乙酯和去离子水,搅拌,加入DMF和浓硝酸,继续搅拌6.5‑7.5h,将溶胶倒入培养皿中,陈化3‑5d,即得前驱体复合醇凝胶;将所得醇凝胶于25‑35℃下继续老化23‑25h后,在34‑36℃恒温下用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浸泡2‑3d,洗涤,在34‑36℃下恒温干燥14‑16h,再在60‑65℃下恒温干燥71‑73h,最后将样品放入电炉中,于740‑760℃处理4‑6h,冷却即得。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气凝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微观结构完善,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Cu由于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和催化还原性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物环氧化、CO及NOx的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的加氢及脱氢反应等化学工程。将Cu掺杂到各种催化剂载体中,往往会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SiO2气凝胶是一种新型多孔性非晶固态纳米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高孔隙率、低密度等独特的性能,在许多领域,特别是作为催化剂及载体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即使铜少量(如1%-5%,质量分数)负载于SiO2载体中,也会有效改善复合凝胶的催化性能,因此这类材料已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传统制备金属掺杂SiO2复合气凝胶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但用这两种方法制备气凝胶,颗粒组分易团聚,干燥时易引起气凝胶网络大量坍塌,比表面低,催化活性较差,且后者还受原材料的限制。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工艺可以制备活性物种均匀分散的气凝胶,但超临界干燥工艺条件苛刻,设备昂贵,且存在不安全因素,阻碍了金属掺杂SiO2气凝胶的推广及应用。与超临界干燥工艺相比,由于在非超临界条件下制备凝胶材料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因而人们不断探讨并完善SiO2气凝胶制备中的非超临界干燥工艺。近年来,利用此工艺制备金属掺杂SiO2复合凝胶材料的研究,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在硝酸铜与正硅酸乙酯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DMF进行原位共溶胶-凝胶,并结合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复合气凝胶的研究尚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5-25份Cu(NO3)2·3H2O溶于60-70份无水乙醇中,然后缓慢加入8-14份正硅酸乙酯和35-45份去离子水,于44-48℃的恒温磁力搅拌机上搅拌10-15min,加入5-10份DMF和5-7份浓硝酸,继续搅拌6.5-7.5h后,将溶胶倒入培养皿中,25-35℃下陈化3-5d形成凝胶,即得天蓝色前驱体复合醇凝胶;将所得醇凝胶于25-35℃下继续老化23-25h后,在34-36℃恒温下用90-100份体积比为1:1的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浸泡2-3d进行老化,每24h换一次溶剂,使凝胶中的水分置换出来,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4-36℃下恒温干燥14-16h,再在60-65℃下恒温干燥71-73h,最后将样品放入电炉中,于740-760℃处理4-6h,冷却即得;各原料均为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的方法中,缓慢加入11份正硅酸乙酯和40份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的方法中,于46℃的恒温磁力搅拌机上搅拌12min。
优选地,所述的方法中,继续搅拌7h。
优选地,所述的方法中,30℃下陈化4d形成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新,未经陈正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6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