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隔断超快扩增镁、钠切割型功能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7034.X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涛;罗云波;黄昆仑;杜再慧;田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检测 钠离子 扩增 功能核酸 切割型 四链体 隔断 过氧化物酶活性 检测结果 扩增产物 设计引物 传统PCR 通用 探针 显色 灵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用隔断超快扩增的镁、钠切割型功能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巧妙地设计引物、模板及探针,使得在镁、钠离子存在下可对模板进行超快扩增,并使扩增产物在适宜环境中形成G四链体。进一步利用G四链体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显色,解决了传统PCR产物难于可视化检测的难题,实现了对镁、钠离子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不仅如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镁、钠离子具有高特异、高灵敏的特点,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用隔断超快扩增的镁、钠切割型功能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是Na,原子序数是11,原子量是22.9898,属第I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人体中钠的摄取主要是通过食物食盐摄取,缺了它就会饮食无味,还觉得软弱无力;但若长期摄入过多,则很容易影响健康,诱发疾病,例如使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引起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一种使细胞兴奋性增加的因子,导致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大约62%的中风和49%的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
目前,国内外检测钠离子含量的方法很多,如离子色谱法、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原子收法、流动注射技术和离子选择性电极相结合的方法等。应用这些方法测定钠离子含量的研究成果也有相应的报导,但操作繁琐、耗时长,而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研究出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可准确定量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镁,化学符号是Mg,原子序数是12,原子量是24,属第IIA族,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镁350毫克,成年女性约为300毫克,孕妇以及喂奶期女性约为450毫克,2-3岁儿童为150毫克,3-6岁为200毫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定为700mg/d。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浓集于线粒体中,仅次于钾和磷,在细胞外液仅次于钠和钙居第三位,是体内多种细胞基本生化反应的必需物质。镁是一种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镁缺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易激动、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正常情况下,由于肾的调节作用,口服过量的镁一般不会发生镁中毒。当肾功能不全时,大量口服镁可引起镁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烦渴、疲乏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瞳孔散大等。
常见的镁离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光谱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焚光光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都需要昂贵的仪器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样品前处理也比较繁琐,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割型快速检测镁、钠离子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隔断超快扩增的镁、钠切割型功能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发明人根据镁离子和钠离子的特异性核酶,设计通用隔断引物对其进行超快聚合酶链式反应(sup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PCR),结合富G序列在K+存在条件下形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G四链体,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隔断引物的镁离子、钠离子切割型功能核酸比色传感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镁、钠离子的系统,包括:(1)切割体系,(2)sPCR扩增体系,(3)HCR体系,(4)包含ABTS显色液的检测体系。
所述检测体系用于对待测样品依次经由所述切割体系、sPCR扩增体系和HCR体系进行反应后所得产物进行显色检测;
其中,所述切割体系包括底物链I和酶链I以及底物链II和酶链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7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