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8213.5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艾姣龙;郭建伟;邓飞;郭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7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挖孔桩泥质粉 砂岩 地质 防护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其中,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包括步骤:定位待施工人工挖孔桩的预设位置;于预设位置的外围设置深度与所述预设位置的深度相同的多个注浆孔;向注浆孔内注浆并形成防护柱。本发明采取在人工挖孔桩四周注浆的方法对桩四周泥质粉砂岩进行处理,达到阻水及地基处理效果。注浆时可分批分段流水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泥质粉砂岩未受扰动之前本身透水性较小,通过注浆处理后仅需注入少量浆液即可达到彻底阻水效果,成本低。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护筒难以压入及下沉过程中容易倾斜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混凝土护壁造成的塌孔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遇到流沙地质一般采用钢护筒进行护壁或者仍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护壁但减慢挖孔速度、缩短单级护壁高度以防止塌孔引发质量安全事故。此类传统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泥质粉砂岩未受到扰动时强度较高,钢护筒难以压入;遇水或者受到扰动时则强度急降,变成流沙,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则极易塌孔,若采用沉井原理使钢护筒护壁下沉则又极易造成钢护筒倾斜等。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人工挖孔桩的防护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人工挖孔桩的防护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塌孔、倾斜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包括步骤:
定位待施工人工挖孔桩的预设位置;
于所述预设位置的外围设置深度与所述预设位置的深度相同的多个注浆孔;
向所述注浆孔内注浆并形成防护柱。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的优点在于:采取在人工挖孔桩四周注浆的方法对桩四周泥质粉砂岩进行处理,达到阻水及地基处理效果。注浆时可分批分段流水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泥质粉砂岩未受扰动之前本身透水性较小,通过注浆处理后仅需注入少量浆液即可达到彻底阻水效果,成本低。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护筒难以压入及下沉过程中容易倾斜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混凝土护壁造成的塌孔问题。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于所述预设位置的外围设置多个注浆孔的步骤包括:沿所述待施工人工挖孔桩的扩大头的最大直径轮廓线进行放线,形成定位线;设置圆心均位于所述定位线上的多个所述注浆孔。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于所述预设位置的外围设置多个注浆孔的步骤中:以预设位置中心为圆心,沿同一周向设置多个所述注浆孔。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均匀设置多个所述注浆孔。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以所述预设位置中心为圆心,每隔30°设置一个所述注浆孔。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向所述注浆孔内注浆并形成防护柱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注浆孔内注浆;检测所述注浆孔内的压强,若所述压强等于或大于0.2Mpa则停止注浆,形成所述防护柱,若所述压强小于0.2Mpa则重复向所述注浆孔内注浆的步骤直至所述压强等于或大于0.2Mpa。
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形成所述防护柱之后,还包括步骤:施工人工挖孔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结构,包括设于待施工人工挖孔桩预设位置的外围地基中的多个注浆孔和分别注浆形成于所述注浆孔内的多根防护柱,所述注浆孔的深度与所述预设位置的深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82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