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8878.6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2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潘巧生;陈杨;王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4 | 分类号: | H02N2/04;H02N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压电 旋转 马达 | ||
1.一种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圆柱套筒(3)中空腔体中的压电叠堆(2)、振动耦合器(8)和转子(7);圆柱套筒(3)的底部固定板(1)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具有倾斜面的凸台,振动耦合器(8)的底面以镜面对称的方式设置具有倾斜面的凸台;两根以中心线对称的压电叠堆(2)倾斜设置在圆柱套筒(3)的底部固定板(1)与振动耦合器(8)之间,压电叠堆(2)的两端面分别设置在凸台的倾斜面顶端;转子(7)的一端为与振动耦合器(8)顶端相接触的接触面(7-1),另一端为输出轴(7-2),输出轴(7-2)上还套设有预紧弹簧(6);输出轴(7-2)伸出固定在端盖(5)上的轴承(4);
所述的压电叠堆(2)垂直于凸台的倾斜面,凸台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20°~30°;所有的倾斜面上全部覆盖有氧化铝薄片(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关于圆柱套筒(3)的中心线对称;底部固定板(1)与振动耦合器(8)的底面均垂直于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7)的接触面(7-1)为纺锤形,振动耦合器(8)的顶端设有相对应的饼状凹陷(11),接触面(7-1)与饼状凹陷(11)进行摩擦耦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底部固定板(1)上开设有供压电叠堆(2)的引线伸出圆柱套筒(3)外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圆柱套筒(3)内壁底部设有圆环凸起(9),以便于转子(7)的装配和底部固定板(1)的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使用锯齿波信号激励压电叠堆(2),使压电叠堆(2)产生快速伸长和收缩变形的振动;该振动被分解到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其中垂直振动为机构提供预紧力,增大压电叠堆(2)和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水平振动则为接触面提供水平转矩;通过水平振动不断使得马达定子振动,垂直振动与预紧弹簧为压电叠堆提供预紧力,实现定子带动转子持续转动,使得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锯齿波信号参数设置为:对称性0%或100%,电压幅值30V~70V,激励频率400Hz~2kHz。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冲击式压电旋转马达,其特征在于,在锯齿波的一个周期内,摩擦前进阶段和打滑后退阶段两个工作阶段组成;在摩擦前进阶段时,驱动电压为缓慢上升部分,该驱动电压使压电叠堆(2)与接触面之间产生静摩擦力,并且该静摩擦力大于接触面的惯性力,压电叠堆(2)带动接触面一起做微移动;
在打滑后退阶段,驱动电压快速下降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接触面的惯性力大于其与压电叠堆(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压电叠堆(2)与接触面之间产生一个相对滑动,因此接触面继续向前移动,而压电叠堆(2)回到起始位置;
两个阶段组合起来成为锯齿波的一个激励周期,使得接触面所在的轴承部分产生一个微位移;连续重复两个阶段,实现了马达的连续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88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