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0378.6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静;刘博想;郑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瓶 混合制冷剂 四氟丙烯 异戊烷 丁烷 共混 制备 甲基异丁基甲酮 标准大气压 六氟丙烷 氢氧化镁 制冷性能 气化的 氧化镧 质量份 降压 乙醇 组份 加压 备用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质量份数,A、在钢瓶中注入100~150份的乙醇、70~100份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备用;B、将8~12份的丁烷、2~3份的异戊烷、3~5份的四氟丙烯注入钢瓶,对钢瓶进行加压降温,使丁烷、异戊烷和四氟丙烯处于液态,并与步骤A注入的溶液进行共混;C、向钢瓶中注入5~10份的六氟丙烷、1份的氢氧化镁和1份的氧化镧,与步骤B形成的溶液进行共混;D、将钢瓶升温降压,使钢瓶恢复25℃、标准大气压的状态,将气化的组份进行收集,得到混合制冷剂。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其制冷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工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混合制冷剂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制冷剂,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4531079 B公开的一种含四氟丙烯的混合制冷剂,实现了高能效和低可燃性的目的。但是,这种混合制冷剂在制备过程中无法实现各组分的充分融合共混,导致其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其制冷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A、在钢瓶中注入100~150份的乙醇、70~100份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备用;
B、将8~12份的丁烷、2~3份的异戊烷、3~5份的四氟丙烯注入钢瓶,对钢瓶进行加压降温,使丁烷、异戊烷和四氟丙烯处于液态,并与步骤A注入的溶液进行共混;
C、向钢瓶中注入5~10份的六氟丙烷、1份的氢氧化镁和1份的氧化镧,与步骤B形成的溶液进行共混;
D、将钢瓶升温降压,使钢瓶恢复25℃、标准大气压的状态,将气化的组份进行收集,得到混合制冷剂。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钢瓶中注入100~140份的乙醇、80~100份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备用;
步骤B中,将8~11份的丁烷、2~3份的异戊烷、3~5份的四氟丙烯注入钢瓶,对钢瓶进行加压降温,使丁烷、异戊烷和四氟丙烯处于液态,并与步骤A注入的溶液进行共混;
步骤C中,向钢瓶中注入5~9份的六氟丙烷、1份的氢氧化镁和1份的氧化镧,与步骤B形成的溶液进行共混。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钢瓶中注入105~140份的乙醇、85~100份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备用;
步骤B中,将9~11份的丁烷、2份的异戊烷、3~5份的四氟丙烯注入钢瓶,对钢瓶进行加压降温,使丁烷、异戊烷和四氟丙烯处于液态,并与步骤A注入的溶液进行共混;
步骤C中,向钢瓶中注入6~9份的六氟丙烷、1份的氢氧化镁和1份的氧化镧,与步骤B形成的溶液进行共混。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钢瓶中注入130份的乙醇、95份的甲基异丁基甲酮备用;
步骤B中,将10份的丁烷、2份的异戊烷、5份的四氟丙烯注入钢瓶,对钢瓶进行加压降温,使丁烷、异戊烷和四氟丙烯处于液态,并与步骤A注入的溶液进行共混;
步骤C中,向钢瓶中注入7份的六氟丙烷、1份的氢氧化镁和1份的氧化镧,与步骤B形成的溶液进行共混。
一种混合制冷剂,使用上述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0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效型飞机跑道除冰防冰液
- 下一篇: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