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惰性真杆菌预测艾滋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引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1541.0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宝利;封雨晴;张瑞芬;律娜;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惰性 杆菌 预测 艾滋 病人 haart 治疗 效果 引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惰性真杆菌预测艾滋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引物。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惰性真杆菌的物质在制备用于预测艾滋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对HIV病人经过HAART治疗后的效果差异跟肠道菌群结构之间做关联性研究,进而找到HAART治疗效果不同的两组人之间的菌株——惰性真杆菌(Eubacterium siraeum),并设计得到特异性鉴定引物。本发明对于帮助HIV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找到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还对指导患者通过服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来调整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来更好地促进HAART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惰性真杆菌预测艾滋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引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研究者发现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等方式来影响宿主的健康。比如,Ⅱ型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都已经被证明与肠道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AIDS)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病毒。它能够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进而阻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导致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各种疾病在人体内蔓延,最终导致艾滋病。随着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HIV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病程进展得以延缓,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高通量测序作为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性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肠道样本的微生物的研究当中。通过两种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发现肠道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结构的不同,从而发现其中在物种水平和基因水平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生物标志物将两组不同的人通过肠道微生物的生物标记物加以区分。
基于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认识,近年来逐渐有研究将注意力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上。但是这些研究只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去分析HIV感染的病人和健康人之间在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和丰度的差异。但是这些研究只是机械地告诉人们HIV病人的肠道微生物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别,并不能给临床的治疗提供任何参考,相应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不明确。目前没有关于HIV病人经过HAART治疗后的效果差异跟肠道菌群结构之间做关联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HIV病人经过HAART治疗后的效果差异跟肠道菌群结构之间做关联性研究,进而找到HAART治疗效果不同的两组人之间的菌株,针对相应的菌株进行检测来预测HAART治疗效果的不同。
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用于鉴定惰性真杆菌(Eubacterium siraeum)的物质在制备用于预测艾滋病人HAART治疗效果的产品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用于鉴定惰性真杆菌(Eubacterium siraeum)的物质可为用于鉴定肠道中惰性真杆菌(Eubacterium siraeum)的物质,进一步可为能够鉴定待测DNA样品中是否含有SEQ ID No.1的第832-1087位所示DNA片段的物质;所述待测DNA样品为来自于艾滋病人的粪便样本中的基因组DNA(不仅仅包含了细菌,还有真菌,病毒和宿主的DNA)。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鉴定惰性真杆菌(Eubacterium siraeum)的物质可为如下引物对或含有所述引物对的试剂或试剂盒:
(a)由SEQ ID No.2所示的单链DNA和SEQ ID No.3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b)由将SEQ ID No.2和SEQ ID No.3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后所得序列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且与(a)中所述引物对功能相同的引物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1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