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42488.6 申请日: 2018-06-21
公开(公告)号: CN108887291A 公开(公告)日: 2018-11-27
发明(设计)人: 徐冉;李风亭;崔婧嫄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
主分类号: A01N65/12 分类号: A01N65/12;A01N65/28;A01P7/04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地址: 20000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天然除虫菊酯 硅酸溶胶 微胶囊 乳液 制备 硅酸盐水溶液 三维空间 胶粒 二氧化硅凝胶 凝胶反应过程 硅酸盐 微胶囊结构 绿色环保 凝胶反应 酸性条件 网络结构 芯材表面 乳化剂 自组装 溶剂 包覆 滴加 氢键 乳滴 乳化 水解 吸附 芯材 羟基 聚合 配制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乳化剂、水和天然除虫菊酯混合,进行乳化反应,得到乳液;(2)配制硅酸盐水溶液,将所述硅酸盐水溶液调节至酸性,经搅拌,得到硅酸溶胶;(3)将所述硅酸溶胶滴加至所述乳液中,进行凝胶反应,得到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本发明以水为溶剂制备含有天然除虫菊酯的乳液,为绿色环保工艺;在酸性条件下,硅酸盐水解,形成含有大量羟基的硅酸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在氢键的作用下,硅酸溶胶被吸附到芯材乳滴表面,实现自组装,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二氧化硅凝胶,包覆在芯材表面,形成微胶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的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化学农药产品带来的污染问题愈来愈关注,曾经风行一时的天然除虫菊酯再次成为农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取于除虫菊的天然除虫菊酯,有着六种化学成分,即除虫菊素Ⅰ (PyrethrinⅠ)、除虫菊素Ⅱ(PyrethrinⅡ),瓜叶菊素Ⅰ(CinerinⅠ)、瓜叶菊素Ⅱ(CinerinⅡ)、茉酮菊素Ⅰ(JasmineⅠ)和茉酮菊素Ⅱ(JasmineⅡ),其中,除虫菊素Ⅰ和除虫菊素Ⅱ的含量直接决定了该混合物的杀虫活性。这 6种物质都是一类环丙烷羧酸,即除虫菊酸与链烯甲基环戊醇所合成的酯。除虫菊酯的杀虫作用主要是通过麻痹昆虫的神经而导致死亡,是唯一一种应用了100年之久的天然家庭杀虫剂。它的优点在于:高效性,对人和温血动物低毒,抵抗性,广谱性,环境兼容性和强力驱避性。然而天然除虫菊酯的光不稳定性,热不稳定性和易氧化的缺陷使得天然除虫菊酯的施用范围受到限制,也使得天然除虫菊酯的施药量大大增加,从而增加的使用成本。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法、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利用成膜性材料 (称为壁材)将目标性材料(称为芯材)包封成球形小颗粒,颗粒直径为 1~5000μm的微小囊状物的技术。主要目的是延长芯材存放时间,防止被空气氧化,掩盖芯材不良气味等。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形成微胶囊时,芯材被包裹在内部而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使芯材的性质能被毫无影响的保留下来,而在适当的条件下,例如:压力、pH值、酶、温度等条件改变下完全释放出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微胶囊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农药剂型加工,但是目前微胶囊化的产品数量相当有限,而除虫菊酯类微胶囊的种类更少。现有技术中除虫菊酯类微胶囊均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制备油相,然后与水相混合得到乳液,再通过一系列后处理得到微胶囊。如现有技术CN105409944A公开了一种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即先制备共聚物载体,然后将共聚载体、除虫菊酯和二氯甲烷混合制备油相,将去离子水与乳化剂混合得到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得到乳液后,加入消泡剂,恒温搅拌至二氯甲烷挥发完后,干燥得到除虫菊酯微胶囊;现有技术“拟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也公开了一种除虫菊酯类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先将除虫菊酯、D1021和甲苯混合制备油相,将油相加入至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搅拌形成乳液,然后进行成膜反应,得到拟除虫菊酯微胶囊。可见,现有技术中除虫菊酯类微胶囊的制备过程均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利于环境保护,且制备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且制备工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乳化剂、水和天然除虫菊酯混合,进行乳化反应,得到乳液;

(2)配制硅酸盐水溶液,将所述硅酸盐水溶液调节至酸性,经搅拌,得到硅酸溶胶;

(3)将所述硅酸溶胶滴加至所述乳液中,进行凝胶反应,得到天然除虫菊酯微胶囊;

所述步骤(1)和步骤(2)在时间上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2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