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3734.X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石称华;钱志红;闫庆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C05G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肥芯 预处理 包膜控释肥 聚氨酯 圆滑 涂布液 预热 表面形成液膜 明亮 均匀涂布 生产效率 配置的 重结晶 肥料 释放 重复 配置 | ||
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置涂布液;S2:预热肥芯至40℃~60℃;S3:将S1配置的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预热后的肥芯表面形成液膜;S4:对S3所得肥芯依次进行重结晶、干燥,若得到的肥芯呈明亮、圆滑且坚硬的状态,则完成预处理;否则,重复步骤S3和S4至肥芯呈明亮、圆滑且坚硬的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能够延长肥料的释放周期,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释肥料肥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控释肥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明显,省时省力解放劳动力,长期使用控释肥,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
控释肥是以传统肥料颗粒为核芯,其上涂布有机包膜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冷却、固化。评判控释肥料释放性能的首要依据是初期养分的释放率,要降低初期释放率,一般的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包膜量,但是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延长了包膜材料的降解时间,因此现有方法都是对肥芯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工厂生产的肥料颗粒表面基本上都是凹凸不平,颗粒有大有小,色泽偏暗,如果对肥料颗粒进行预处理,使肥料颗粒表面圆滑明亮,就可以达到降低包膜率,延长肥料的释放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CN10138263A提到了一种利用物理筛选的方法处理肥料颗粒,肥料经过筛分之后进入抛光机,打磨光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生产效率太低,增加了时间成本。CN101659583A涉及一种颗粒肥料的后处理方法,将肥料颗粒放在转鼓中预热,加入尿素水溶液或硝酸铵水溶液为涂布液,干燥后可以使肥料颗粒表面圆润光滑,相比物理筛选,此方法效果更好。CN107840682A涉及了一种改进的大颗粒尿素表面再造技术,涂布液为一定浓度的尿素水溶液或尿素甲醛水溶液或尿素脲甲醛水溶液,经干燥后,同样可以使颗粒表面光滑,降低生产成本。CN101659583A和CN101740682A提到将肥料颗粒在转鼓中转动,加入基体水溶液,凸出来的部分受到外部摩擦力的作用软化,溶解在涂布液中,干燥后,溶质重结晶,填补低凹部分。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工业大生产的过程中,每吨肥芯的表面处理将消耗3.85m3天然气,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其二,聚氨酯包膜控释肥料多以植物油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等反应物在肥料颗粒表面直接反应制备而成,假如肥芯干燥程度不够,那么将在体系中引入大量OH,破坏NCO/OH的配比,NCO与水反应放出CO2形成孔隙,会导致肥料的释放率增大,且少量的水便可以破坏这种配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其能够延长肥料的释放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包膜控释肥肥芯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涂布液;
S2:预热肥芯至40℃~60℃;
S3:将S1配置的涂布液均匀涂布于预热后的肥芯表面形成液膜;
S4:对S3所得肥芯依次进行重结晶、干燥,若得到的肥芯呈明亮、圆滑且坚硬的状态,则完成预处理;否则,重复步骤S3和S4至肥芯呈明亮、圆滑且坚硬的状态。
步骤S4的重复次数不作限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只要使颗粒表面发亮并且圆润、没有棱角,即完成预处理操作。
可选的,步骤S1具体为:称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乳液,依次向其中加入一定配比的无水乙醇、肥芯基体及预热后的微晶石蜡并搅拌均匀,其中肥芯基体为粉碎后的肥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3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