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4262.X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依玲;浦佳;王涛;刘伯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06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转接 弯折部 金属导带 探针头 弹片 平行间隔布置 单缓冲 导电 压接 宽度设计 一体成型 导通性 有效地 探针 阻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其包括第一金属转接部、第二金属转接部和金属弯折部,第一金属转接部、第二金属转接部和金属弯折部一体成型,第一金属转接部和第二金属转接部上均设置有探针头,其特征在于:金属弯折部由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金属导带组成,每根金属导带由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探针头的宽度/4≤每根金属导带的宽度≤探针头的宽度/3。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将金属弯折部的宽度设计为探针头的宽度的2~4倍且将金属弯折部设计2条平行间隔布置的金属导带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用于导电的金属弯折部的面积,提高弹片探针的阻抗和导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弹片,属于电子屏幕等非标产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测试治具上的导通装置大部分采用的是弹簧顶针连接器,弹簧顶针连接器由针轴、弹簧、针管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之后形成,由于弹簧顶针连接器的针轴较细且用于安装针轴的针管孔径较小,故弹簧顶针连接器存在不易加工、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515372U中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用的扁平探针,其包括上接触端、弯折段和下接触端,其中,弯折段设置有提供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以及用于导通的继电部;继电部上端与上接触端一体成型,其下端与下接触端的侧边接触固定。该发明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常规探针的5倍以上,且导通性能比一般探针更好,但是该发明的弯折段整体的宽度基本与探针头的宽度相等且只有一根继电部导电,故其用于导电的继电部面积小,从而造成探针阻抗大、导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其次,该发明的弯折段包括弹簧部和继电部两部分组成,不便于加工制造。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7850623A和CN107850624A中公开了一种探针结构,该探针具有:弹性部;第1接触部,其具有一对脚部和一对触点部,该一对脚部从弹性部的一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挠曲,该一对触点部配置在一对脚部的前端,并且能够经由一对脚部而被弹性部向沿着长度方向的方向施力,并且能够与检查对象物的凹触点接触;第2接触部,其配置在弹性部的另一端,并且与第1接触部电连接。在一对脚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使用该发明虽然能够保证脚部的一对接触点与凹触点稳定低连接,但是由于其未对弹性部的弯曲部的宽度进行限定,所以其用于导电的弯曲部可能会因为面积小造成探针阻抗大、导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是针对上述性能要求,设计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其不仅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成功率、增加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这样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所述压接弹片为扁平平板结构,其包括用于连接产品连接器的第一金属转接部、用于连接FPC的第二金属转接部和用于连接第一金属转接部和第二金属转接部的金属弯折部,所述第一金属转接部、所述第二金属转接部和所述金属弯折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金属转接部和所述第二金属转接部上均设置有探针头,所述金属弯折部由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金属导带组成,每根金属导带由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探针头的宽度/4≤每根金属导带的宽度≤探针头的宽度/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探针头的宽度为所述金属导带的宽度的3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每根金属导带的阻抗小于50毫欧;所述每根金属导带的过流能力大于3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每根金属导带的形状包括C形、M形、S形、工形、弓形、多S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转接部和所述第二金属转接部与所述金属弯折部均通过金属弧状导带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金属弧状导带为半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金属转接部的探针头上设置有用于回弹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