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二硫化钼催化析氢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4794.3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6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利春;郝宇;杨致;刘瑞萍;李秀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20/10 | 分类号: | G16C20/10;G16C20/70;G16C20/9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二硫化钼 催化 性能 方法 | ||
1.一种提高二硫化钼催化析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利用VESTA材料模型构建软件,构建不同相和不同Ni掺杂位点的若干差异模型,利用Vienna Ab 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 即VASP软件,对Ni掺杂后的1T相MoS2的催化析氢性能进行表征,依据表征数据筛选获得催化析氢性能提高的Ni掺杂后的1T相MoS2;
具体步骤为:
(1)构建模型:利用VESTA材料模型构建软件,构建单层MoS2的2H相和1T相的超晶胞模型,并用Ni原子对1T相MoS2进行掺杂,得到若干Ni掺杂模型;
(2)优化模型,采用模拟优化软件VASP对所构建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以获得能量最低的掺杂模型;
(3)筛选获得提高催化析氢性能的模型:将步骤(2)所获得的能量稳定的掺杂模型,用VESTA材料模型构建软件,在各模型最邻近于Ni原子的S原子上方距离1.25埃处添加1个氢原子,采用VASP软件对添加H原子的模型进行结构优化,计算ΔGH值,筛选获得ΔGH值接近于0的模型,获得最利于催化析氢的掺杂模型为Ni置换Mo;
(4)筛选吸附模型:用VESTA材料模型构建软件,在最利于催化析氢的掺杂模型中选取在MoS2同一侧与Ni原子距离不同的S原子,分别在其上方1.25埃处添加H原子,得到不同的吸附模型,通过VASP软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计算其氢吸附自由能的变化值ΔGH,筛选得到ΔGH值接近于0的模型,即获得H的能量最低的吸附位点;
(5)考察表面H原子覆盖率对于催化效果的影响:用VESTA材料模型构建软件,在步骤(2)获得的Ni置换Mo的吸附模型中,选取距离Ni原子最近的三个S原子,在其上方1.25埃处添加H原子,构建差异模型,通过VASP软件计算其氢吸附自由能的变化值ΔGH,对比不同H覆盖率下的ΔGH值,以获得催化效果随H原子覆盖率增加的变化规律;
(6)通过VASP软件计算2H相MoS2,1T相MoS2,与Ni置换1T相MoS2中Mo原子的态密度图,分析吸附位点S原子和氢原子的态密度轨道重叠程度,判断两原子之间成键强弱,筛选获得积分值大的模型即为成键强的模型;
(7)通过模拟软件VASP与lobster脚本,计算吸附位点S原子和氢原子的晶体轨道哈密顿量布局图COHP,分析其成键强弱,筛选获得积分值大的模型即为成键强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二硫化钼催化析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超晶胞模型包括:2H相MoS2的3×3的超晶胞模型,其空间群为P63/mmc,每个钼原子和周围的6个硫原子成键,形成三棱镜配位结构,且上层的S原子和下层的S原子相对;1T相MoS2的3×3×1的超晶胞模型,其空间群为Pm1,每个钼原子和周围的6个硫原子成键,形成八面体配位结构,上层和下层的S原子位置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二硫化钼催化析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Ni原子对1T相MoS2进行掺杂具体掺杂方法为:A、对MoS2材料中的1T相MoS2材料建立3×3×1的超晶胞,选取任意一个晶胞单元体的1个Mo原子,在其上方2.8埃的位置添加一个Ni原子,得到Ni在Mo上的超晶胞模型;B、对MoS2材料中的1T相MoS2材料建立3×3×1的超晶胞,选取MoS2一侧中三个不连于同一个Mo原子的S原子,在这三个S原子的中心处,添加一个Ni原子,得到Ni在空位的超晶胞模型;C、对MoS2材料中的1T相MoS2材料建立3×3×1的超晶胞,选取任意一个晶胞单元体的1个Mo原子用Ni原子替换,得到Ni置换Mo的超晶胞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二硫化钼催化析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涉及的形成能计算方法为,对于Ni原子取代MO原子的体系,Ef = E2 - E1 - ENi + EMo,对于Ni在Mo上,和Ni在空位两种体系,Ef = E2 - E1 - ENi其中E2为Ni掺杂后系统的能量,E1为Ni掺杂之前系统的能量,ENi为块体中一个Ni原子的能量,EMo为块体中一个Mo原子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7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