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4884.2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峰;姚巧玲;顾继光;王苏霞;杨春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浮游生物 治理 过滤装置 人工浮岛 拦截 水生植物 生物降解有机物 生物膜系统 微生物菌剂 吸附微生物 沉水植物 初步处理 底泥生物 过滤处理 曝气处理 氧化还原 一段距离 出水口 底泥 菌剂 挺水 增氧 自净 种植 微生物 水池 繁殖 河水 修复 污水 上游 安置 污染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首先在治理河道的污水上游进行拦截河水,在拦截形成的水池中进行初步处理,在拦截处的出水口设置大型过滤装置,使得水流经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处理;在河道投入微生物菌剂,同时保持增氧曝气处理;撒入底泥生物菌剂进行底泥氧化修复处理,建立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染的系统;隔一段距离安置能够吸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进行繁殖的生物膜系统;设置人工浮岛,在人工浮岛上种植挺水水生植物,在待治理河道中种植沉水植物,使待治理河道恢复天然自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植物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现存的城市景观湖、自然湖泊水质恶化,园区人工水体建成后不久水体透明度下降,失去景观功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生态修复工程占主导地位,沉水植物种植技术是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沉水植物整株生活在水中,根,茎、叶都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生长发育过程就是吸收水中营养物质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净化水质的过程,因此也有人们将沉水植物比喻为水体中的天然净化器,然而许多自然湖泊受风浪影响底泥沉降不均、城市景观湖疏浚清淤后底泥严重缺乏、园区人工水体大多用混凝土构筑,在这些环境下缺乏植物着根所需要的条件,造成沉水植物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城市污水严重难以消化,加之人工湖的自我净化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增加设备帮助人工湖进行水质净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首先在治理河道的污水上游进行拦截河水,在拦截形成的水池中进行初步处理,在拦截处的出水口设置大型过滤装置,使得水流经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处理;在河道投入微生物菌剂,同时保持增氧曝气处理;撒入底泥生物菌剂进行底泥氧化修复处理,建立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染的系统;隔一段距离安置能够吸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进行繁殖的生物膜系统;设置人工浮岛,在人工浮岛上种植挺水水生植物,在待治理河道中种植沉水植物,使待治理河道恢复天然自净能力。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包括柱状形过滤腔体,在柱状形过滤墙体内部设置多层过滤层,通过提拦截提升水的压力,过滤装置位于拦截池的底部出水口,水流自然向下流动经过层层过滤过滤后排出。
进一步的,过滤层包括砂石过滤层、脱氮除磷层、微曝气滤池和接触过滤池。
进一步的,种植沉水植物是根据本地气候环境以及水质环境选择沉水植物,将要种植的沉水植物或是沉水植物种子种植于培养土中,然后将培养土装进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袋子中;不同的沉水植物分别使用不同的袋子进行种植,然后使用绳索将种植有沉水植物的袋子交互排列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在一起的袋子放置在装有碎石的网袋中部并且漏出植物,形成独立的种植袋,然后将多个种植袋使用绳索交互相连,然后投入湖中。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拦截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经过过滤进行源头控制,通过储水提升水压,利用水压作为动力进行过滤,大大缩短传统生物处理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全程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能源配置,再通过微生物治理,和植物种植,回复自身生态自净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盈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