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坯体自动施釉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5605.4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瑞;何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吴旭强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施釉 坯体 底座 烘箱 翻转机构 陶瓷坯体 输送带水平 生产效率 有效循环 分离道 跑道状 翻转 陶坯 下沉 分流 运输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坯体自动施釉线,主要包括施釉台、烘箱及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呈跑道状,输送带上运输若干底座,输送带中有局部下沉且呈V型的底座分离道,且底座分离道上方设有与输送带水平对接的陶坯输送带,输送带上还设有坯体翻转机构,且坯体翻转机构前后方均设有一组施釉台、烘箱。本发明通过输送带形成有效循环施釉系统,提供坯体烘热、施釉、翻转、分流、坯体底部抹净功能,各流程对接完善,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坯体施釉设备,特指一种陶瓷坯体自动施釉线。
背景技术
陶瓷制品在坯体成型后通常需要经过过釉处理后再进行烧成,大多数厂家采用人工施釉,这种方式虽然可保证釉面均匀,然而效率则大打折扣;而小部分厂家采用自动过釉设备对产品进行施釉,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成本,但这些设备结构并不合理,对于一些正反面均需要施釉的产品来说,没有人工参与则无法保证釉面均匀,且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循环、高效的陶瓷坯体自动施釉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陶瓷坯体自动施釉线,主要包括施釉台、烘箱及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呈跑道状,输送带上运输若干底座,输送带中有局部下沉且呈V型的底座分离道,且底座分离道上方设有与输送带水平对接的陶坯输送带,输送带上还设有坯体翻转机构,且坯体翻转机构前后方均设有一组施釉台、烘箱。
上述方案中,陶坯输送带由依次设置的分离带、过渡带、坯底抹布带组成,所述分离带与输送带对接,且分离带由两对称分布的尼龙绳组成;过渡带由两对称分布的皮带绳组成,且两皮带绳的间距小于两尼龙绳的间距。
进一步的,坯底抹布带下方设有清洗池,坯底抹布带下部设有导向轮使坯底抹布带进入清洗池中。
进一步的,输送带包括直行道与弧形弯道,直行道由两对称分布的皮带绳组成,位于输送带两端的弧形弯道由两对称分布的尼龙绳组成,且弧形弯道上设有设有若干导线轮对两尼龙绳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弧形弯道的两尼龙绳间距大于直行道的两皮带绳间距。
进一步的,坯体翻转机构包括升降立柱、翻转电机、机械臂及夹取部,所述机械臂由升降立柱驱动进行垂直运动,机械臂由翻转电机驱动实现翻转运动,夹取部与机械臂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
优选的,夹取部的夹取端部套有硅胶软套。
进一步的,施釉台呈锥台状,施釉台上方为进料器,下方为回料槽。
优选的,施釉台上铺设有纱布。
进一步的,输送带运行路径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冲水管,且输送带下方设有污水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循环输送带循环输送底座,使坯体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烘热及施釉,输送带各段落完美对接,使坯体运输过程流畅,同时输送带对接陶坯输送带形成坯体分流,对施釉完成的坯体进行抹底。该施釉线功能完善,效率高,可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陶坯输送带与底座分离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泰盛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5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表面着色方法
- 下一篇:坭兴陶的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