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6784.3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方嘉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嘉城 |
主分类号: | C01G23/07 | 分类号: | C01G23/07;C01G23/08;C01B7/03;H01M4/62;H01M10/05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将四氯化钛通过泵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密封容器内,再将钛酸丁酯泵入到四氯化钛上,静置5‑10min,然后加热,然后将蒸汽通入到密封容器内,调节蒸汽的流量使得密封容器的压力维持1.2‑1.3个大气压,反应至四氯化钛完全蒸发完毕为止,然后冷却至室温,从卸料阀将物料完全排出,经过过滤后,加入正丁醇洗涤至物料的氯离子低于30ppm,然后放入流化态炉内煅烧,经过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避免了腐蚀,且成本低,基本无废水产生,得到的副产物能够有效的回收,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一次粒径细且团聚指数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其特点是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廉,无毒性,不造成环境污染。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产业化生产。但是其振实密度低,影响电容量。主要的生产方法为高温固相合成法,产品指标比较稳定。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国内开发出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是2005年7月。其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其它材料所无法相比的,这些也正是动力电池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C充放循环寿命达2000次。单节电池过充电压30V不燃烧,穿刺不爆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做出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更易串联使用。以满足电动车频繁充放电的需要。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但是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对磷酸铁锂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之前的>2.3g/mL上升到现在的2.35g/mL,且后来会提升到>2.4g/mL或者更高,同时对于0.1C的克容量的要求维持在大于156mAh。
将磷酸铁锂进行材料改性是提高此材料的性能的基本方法之一,纳米二氧化钛的掺杂是最常见的掺杂剂,但是目前的液相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存在废水处理成本高,腐蚀大,最终产品成本高,每吨纳米二氧化钛的采购价达到14万以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成本低,避免了腐蚀,且成本低,基本无废水产生,得到的副产物能够有效的回收,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一次粒径细且团聚指数低。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四氯化钛通过泵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密封容器内,再将钛酸丁酯泵入到四氯化钛上,静置5-10min,然后加热并维持容器内的温度为125-140℃,然后将温度为110-125℃的蒸汽通入到密封容器内,调节蒸汽的流量使得密封容器的压力维持1.2-1.3个大气压,反应至四氯化钛完全蒸发完毕为止,然后冷却至室温,从卸料阀将物料完全排出,经过过滤后,加入正丁醇洗涤至物料的氯离子低于30ppm,然后放入流化态炉内煅烧,煅烧温度为850-950℃,煅烧时间为3-4小时,经过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
加入的四氯化钛与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1-1.2。
所述密封容器上设置有反应器,密封容器的顶部与反应器的一个进口连通,蒸汽从反应器的另一个进口,反应器的出口与冷凝器连通,反应器的出口与冷凝器连通处设置有旋风收尘器。
所述蒸汽经过气体精密过滤器过滤后通入到反应器内,气体精密过滤器的滤芯孔径为0.1μm。
所述反应器为文丘里反应器。
正丁醇洗涤液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混合一起,通过精馏将正丁醇和氯化氢的分离,氯化氢经过喷淋吸收得到盐酸溶液。
本专利通过钛酸丁酯和四氯化钛混合物蒸发的方式,钛酸丁酯密度较小,密度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嘉城,未经方嘉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6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