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7105.4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佐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体 躯干 气囊装置 车辆用 座椅 乘客 头部支承部 座椅靠背 充气机 支承部 上下方向 展开状态 上半身 避让 避开 膨胀 贯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袋体顺利地展开且能够对乘客的上半身进行约束的气囊装置(10)。气囊装置(10)具备:充气机(11),其在冲击输入时产生气体;以及袋体(20),其接受来自充气机(11)的气体的供给而从车辆用座椅(1)的座椅靠背(3)膨胀展开。袋体(20)具备:躯干支承部(23),其在隔着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客的躯干而与座椅靠背(3)相反的一侧展开;以及一对头部支承部(25),它们隔着乘客的头部而在车辆用座椅(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展开,并且与躯干支承部(23)连接。在袋体(20)形成有在展开状态下在一对头部支承部(25)之间沿上下方向贯穿并避开乘客的头部的避让部(2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内置于车辆用座椅,并且在冲击输入到车辆时以覆盖乘客的上半身的方式使袋体展开,对乘客进行约束。
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10-12614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车辆用乘客约束装置,该车辆用乘客约束装置具备对乘客的头部、躯干上部进行约束的约束机构,约束机构具备气囊(袋体)和与气囊连结的网等,在车辆碰撞时,气囊的前端部展开至乘客的头部前面,网等的前端部与气囊的前端部相比进一步向前方展开,使约束机构以包围乘客的头部和躯干上部的方式展开。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袋体以从上方覆盖乘客的头部的方式展开。需要使覆盖乘客的头部的袋体在乘客的头部与顶板之间通过并正确地展开。然而,由于乘客的头部的位置根据乘客的体格而不同,因此,为了使袋体在乘客的头部与顶板之间通过,需要使袋体的展开时的行为稳定,袋体的展开速度有时被限制。因此,在约束乘客的上半身的气囊装置中,在使袋体的展开速度提高并使袋体顺利地展开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使袋体顺利地展开且能够对乘客的上半身进行约束的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气囊装置具备:充气机,其在冲击输入时产生气体;以及袋体,其接受来自所述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膨胀展开,所述袋体具备:躯干支承部,其在隔着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躯干而与所述座椅靠背相反的一侧展开;以及一对头部支承部,它们隔着所述乘客的头部而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展开,并且与所述躯干支承部连接,在所述袋体上形成有在展开状态下在一对所述头部支承部之间沿上下方向贯穿并避开所述乘客的头部的避让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袋体具备在隔着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躯干而与座椅靠背相反的一侧展开的躯干支承部,所以能够对乘客的上半身进行约束。另外,由于在袋体上形成有在展开状态下在一对头部支承部之间沿上下方向贯穿并避开乘客的头部的避让部,所以能够在避开乘客的头部的同时使袋体展开。由此,与将袋体形成为覆盖乘客的头部的以往技术相比,能够使袋体的展开速度提高。因此,能够将袋体顺利地展开,并能够对乘客的上半身进行约束。
在上述气囊装置中,电可以是,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头部支承部的上端缘形成为向上方凸出。
根据本结构,在侧面碰撞时,能够利用头部支承部来保护乘客的头部或/及保持乘客的头部。
在上述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头部支承部朝向上方而宽度变窄。
根据本结构,在头部支承部形成为从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与乘客的头部重叠的情况下,与头部支承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朝向上方以恒定的宽度延伸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头部支承部的容积。由此,由于头部支承部的膨胀展开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所以能够将袋体顺利地展开。
在上述气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袋体具备在相对于所述乘客的躯干的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展开的侧气囊,所述侧气囊比所述躯干支承部先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7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