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9210.1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曲飞跃;王俊;刘晓江;陈寿根;陈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0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监测装置 安装管 洞壁 围岩 钻孔 隧道纵向 温度测量装置 监测断面 室内空气 温度探头 监测点 隧道 高地 红外测温装置 监测装置 中间区域 排气管 监测 洞室 水泥 | ||
1.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岩内部温度监测装置、洞壁表面温度监测装置以及洞室内空气温度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围岩内部温度监测装置包括分别从隧道两侧洞壁(7)打入围岩(6)中的若干个钻孔(1),相邻两个所述钻孔(1)沿隧道纵向间隔10m-30m,在所述钻孔(1)内设有安装管(2),所述安装管(2)内间隔0.5m-2m设有若干个温度探头(4),每个所述温度探头(4)均连接有导线(5),且所述安装管(2)内设有排气管(3),所述安装管(2)和钻孔(1)内均填充满水泥;
所述洞壁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沿隧道纵向间隔10m-30m设有的若干个监测断面(8),每个所述监测断面(8)包括沿洞壁(7)表面设有的若干个监测点(9),每个所述监测点(9)均设有红外测温装置;
所述洞室内空气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沿隧道纵向间隔10m-30m设有的若干个温度测量装置(10),所述温度测量装置(10)布置在洞室中间区域并远离所述围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2)的长度为4m-8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2)的长度小于所述钻孔(1)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监测断面(8)的洞壁(7)表面均设有5个监测点,该5个监测点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洞壁(7)的左边墙、左拱腰、拱顶、右拱腰和右拱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头(4)通过胶带固定在所述安装管(2)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温度测量装置(10)、红外测温装置和温度探头(4)均连接有实时采集装置,所述实时采集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
7.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装置,其监测方法为:
监测并采集围岩内部温度数据,采用所述围岩内部温度监测装置,其监测方法包括在隧道两侧洞壁(7)往围岩(6)垂直打设钻孔(1),将连接有导线(5)的若干个温度探头(4)间隔设置在安装管(2)内,将所述安装管(2)放入所述钻孔(1)内,所述安装管(2)底部与所述钻孔(1)底部留有间隙,同时在所述安装管(2)内埋设一根排气管(3),往所述安装管(2)内注浆,完全填充满后封孔;待放置24小时后,每天多次采集所述温度探头(4)的测量数据;
监测并采集洞壁表面温度数据,采用所述洞壁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其监测方法包括通过红外测温装置每天多次测量所述监测点(9)的温度;
监测并采集洞室内空气温度数据,采用所述洞室内空气温度监测装置,其监测方法包括将温度测量装置(10)布置在洞室内,每天多次采集温度测量装置(10)的测量数据;
其中,所述围岩内部温度监测装置、洞壁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和洞室内空气温度监测装置的数据采集同时进行,且将三者分别采集到的围岩内部温度数据、洞壁表面温度数据、洞室内空气温度数据统一记录,分析得到隧道内高温随各参数变化的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天间隔5-8个小时,定时采集所述围岩内部温度监测装置、洞壁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和洞室内空气温度监测装置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实时采集装置实时采集所述温度探头(4)、温度测量装置(10)和红外测温装置的温度数据,且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处理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地温隧道的温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围岩内部温度曲线、洞壁表面温度曲线和洞室内空气温度曲线,对三条温度曲线的走势和峰值进行分析,得到隧道内高温的主要影响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92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