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0206.7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马东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B02C4/04;B02C4/08;F23G7/00;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大倾角皮带输送机 翻板阀 皮带秤 水泥窑 锁风阀 螺旋输送机 协同 分解炉 滑架 下端 管式皮带机 皮带运输机 金属材料 侧进料口 防火作用 废气排放 高温气体 密封性能 送料系统 导料管 下料口 性状 出口 燃烧 保证 | ||
1.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系统,包括有滑架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仓(1)的右侧下端设有出口,该出口通过导料管与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一端上侧进料口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2)的另一端下料口下方设有皮带秤(3),皮带秤(3)的右侧设有大倾角皮带输送机(4),大倾角皮带输送机(4)较低的一端位于皮带秤(3)的右侧下端,大倾角皮带输送机(4)较高的一端下侧设有管式皮带机(5),管式皮带机(5)的右端输料端下方设有齿辊破碎机(6),齿辊破碎机(6)的下端出料口通过导管与第二螺旋输送机(7)的进口,第二螺旋输送机(7)的出料口通过导料口与翻板喂料机(8)的进口连接,并且翻板喂料机(8)上设有锁风阀,翻板喂料机(8)的出口与分解炉(9)的一下端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皮带机(5)包括有两个侧边支撑板(51),两个侧边支撑板(51)之间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53),转轴(53)的外侧为弧面状结构,两个转轴(53)之间设有传送皮带(54),所述传送皮带(54)的截面弧形结构,所述侧边支撑板(5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机(52),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贯穿侧边支撑板(51)的一侧,并且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与转轴(5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2)的输入端通过外部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辊破碎机(6)包括有支撑框架(61),支撑框架(61)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齿辊(63),两个齿辊(63)左右相切,齿辊(63)的外侧均匀设有破碎齿,所述支撑框架(6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框架(61)的一侧,并且第二电机(62)的输出轴与齿辊(6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的输入端通过外部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4.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系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滑架仓污泥盛放:首先将滑架仓(1)的上端与地平面相平,然后通过污泥运输车辆将污泥输送到滑架仓(1)内,然后通过滑架仓(1)顶部盖板将上端覆盖,以此来避免脱水污泥过多与空气接触吸水以及仓内异味外逸;
S3)污泥称重:滑架仓(1)内污泥进入到第一螺旋输送机(2)内,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2)将污泥输送到皮带秤(3)上,通过皮带秤(3)对于对污泥进行计量;
S3)污泥破碎:计量后的污泥经过大倾角皮带输送机(4)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将污泥输送到管式皮带机(5)上,通过管式皮带机(5)上的第一电机(52)可以带动转轴(53)转动,通过转轴(53)可以带动传送皮带(54)转动,通过传送皮带(54)可以对污泥进行传送,然后通过管式皮带机(5)可以将污泥输送到齿辊破碎机(6)内,通过齿辊破碎机(6)上的第二电机(62)可以带动齿辊(63)转动,通过齿辊(63)可以对污泥进行破碎,使得破碎更加方便;
S4)污泥处理:破碎后的污泥进入到第二螺旋输送机(7),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7)将污泥输送到翻板喂料机(8)内,通过翻板喂料机(8)将污泥喂入到分解炉(9)的内部,通过翻板喂料机(8)上的锁风阀隔绝分解炉(9)内高温气氛和外界常温气氛的交换,达到保护分解炉(9)内热稳定状态不收外界气氛影响的目的,同时其到防火作用,污泥在分解炉(9)进行焚烧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2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