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和使用其制备的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1079.2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2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朴珉秀;朴相熙;金泰俊;李喆浩;郑名成;河贤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6 | 分类号: | H01B1/16;H01B1/22;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电极 组成物 玻璃料 有机载体 电极 导电粉 摩尔比 制备 | ||
本文公开一种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所述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包含:导电粉;碲(Te)‑银(Ag)‑硼(B)系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所述玻璃料的碲(Te)对硼(B)的摩尔比为70:1到5: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及一种使用其形成的电极。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利用将日光的光子转换成电力的p-n结(p-n junction)的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来产生电力。在太阳能电池中,分别在具有p-n结的半导体晶片或衬底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形成前电极及后电极。然后,由进入半导体晶片的日光诱发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且通过p-n结处的光生伏打效应而产生的电子经由电极向外部提供电流。通过对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进行施加、图案化及烘烤而在晶片上形成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作为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使用包含导电粉、玻璃料及有机载体的导电膏组成物。玻璃料用于熔融半导体晶片上的减反射膜,从而形成导电粉与晶片之间的电接触。
具体来说,玻璃料不仅对太阳能电池的电特性(例如电极的开路电压(Voc)及串联电阻(Rs))产生影响且也会对决定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及填充因数的电极的纵横比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可改善太阳能电池的电特性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公开于日本未经审查专利公开案第2012-084585号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电极与晶片的表面之间的高接触效率,从而使电极的接触电阻及串联电阻最小化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组成物制作的电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太阳能电池的高填充因数及高转换效率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以及一种使用所述组成物制作的电极。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其他目的可通过以下阐述的本发明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
所述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组成物包含:导电粉;碲(Te)-银(Ag)-硼(B)系玻璃料;以及有机载体,其中所述玻璃料的碲(Te)对硼(B)的摩尔比为70:1到5:1。
所述玻璃料可由金属氧化物形成,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可包含50mol%到80mol%的氧化碲(TeO2)、0.5mol%到20mol%的氧化硼(B2O3)及1mol%到30mol%的硝酸银(AgNO3)。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硝酸银(AgNO3)对氧化硼(B2O3)的摩尔比可为1:3到3:1。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硝酸银(AgNO3)对氧化碲(TeO2)的摩尔比可为1:80到1:9。
所述玻璃料可不含铋(Bi)或铅(Pb)。
所述玻璃料可具有0.1μm到10μm的粒径。
所述金属氧化物还可包括以下元素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钠(Na)、锂(Li)、锌(Zn)、磷(P)、锗(Ge)、镓(Ga)、铈(Ce)、铁(Fe)、硅(Si)、钨(W)、镁(Mg)、钼(Mo)、铯(Cs)、锶(Sr)、钛(Ti)、锡(Sn)、铟(In)、钒(V)、钡(Ba)、镍(Ni)、铜(Cu)、钾(K)、砷(As)、钴(Co)、锆(Zr)、锰(Mn)及铝(A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1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石墨烯复合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透明导电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