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镧/镍掺杂锶铁钼氧的钙钛矿结构电极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2047.4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7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占忠亮;夏天;孟燮;仝永成;陶浩良;骆婷;聂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887 | 分类号: | B01J23/887;H01M4/9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锶铁钼氧 钙钛矿 结构 电极 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镧/镍掺杂锶铁钼氧的钙钛矿结构电极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镧/镍掺杂锶铁钼氧的钙钛矿结构电极催化材料的化学式为LaxSr2‑3x/2Fe1.5‑yNiyMo0.5O6‑δ,0<x<0.6,0<y<0.5,δ值代表材料在不同气氛中出现的氧缺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镧/镍掺杂锶铁钼氧的钙钛矿结构电极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社会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对于利用内燃机的排热发电的煤气化复合发电系统(IGCC)而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SOFC)拥有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可实现热电联供,尾气洁净无污染等优点,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燃料电池的主要组成结构包括阳极、电解质、阴极,其中阳极发生燃料气体的氧化反应。传统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主要有两种:Ni或Ni-陶瓷复合材料以及钙钛矿结构的纯陶瓷材料。对于Ni或Ni-陶瓷复合材料,虽然在制备过程中NiO还原成Ni并不会对电池结构造成破坏,然而在作为电池阳极工作时,由于高温以及电流的作用导致金属Ni在电极表面重新分布,出现Ni颗粒粗化现象,阳极体积发生变化。而与其相连的电解质体积保持不变,最终因内应力而出现开裂[1]。同时当电池运行在高燃料利用率状态下,部分Ni催化剂会发生氧化,加剧了阳极体积膨胀,电解质开裂问题更为显著。对于常见的钙钛矿结构的纯陶瓷相的阳极催化剂[2],就不会因高温下体积的明显变化导致电池结构的破坏,同时对于含碳燃料拥有较好的抗硫抗、积碳能力,但是由于其较低的导电性与缺乏合适的表面催化位点等问题,导致中低温条件下阳极催化活性较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像金属一样,在中低温下有较高电极催化性能,同时还能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的电极催化材料。
Sr2Fe1.5Mo0.5O6-δ(SFM)是常见的钙钛矿结构燃料电池阳极催化材料[3],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与化学稳定性,能有效避免积碳问题与硫中毒问题。然而其较低的催化活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实用。在制备好的电极催化剂表面浸渍少量Ni(NO3)2,能有效提高催化活性[4],在800℃下氢气燃料最大功率达到1.13W/cm2,但中温下的性能以及中长期稳定性并没有报道。
钙钛矿材料在还原性气氛下B位元素会在表面富集,而当B位元素电负性足够大时,将形成金属颗粒原位析出。因此,对于SFM钙钛矿阳极材料,采用B位掺杂Ni元素合成Sr2Fe1.5-xNixMo0.5O6-δ材料,并发现x=0.1时拥有最高的功率密度(750℃,650℃是分别为1.27W/cm2与0.33W/cm2)[5]。SFM材料中Fe/Ni比例的不同会影响其导电性与稳定性。制备Ni掺杂Sr2FeMoO6-δ(Ni取代另外材料中的Mo元素),合成的Sr2FeMo0.65Ni0.35O6-δ作为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在750℃时最大功率密度为590mW/cm2,并在相同温度下440mW/cm2平稳运行24小时[6]。然而当Ni掺杂SFM材料长期在还原性气氛中工作时,析出的金属颗粒会对电池催化剂表面造成影响,导致表面的结构被破坏,同时也会发生金属颗粒团聚等问题。
参考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2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