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2822.6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呈树;徐坤;李凯;邢晓勇;李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功能 雷达 潮间带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雷达回波中陆地与滩涂边界地图的绘制:采用TinyXML技术以及OpenGL多边形分格化方法完成雷达回波中陆地与滩涂边界地图的绘制;
步骤2,增强雷达回波图像:采用FFT相干积累技术对雷达回波图像进行增强;
步骤3,海杂波的抑制:先对SIC帧间积累算法中的两个阈值门限参数T1、T2进行优化,得到优化阈值门限;然后,采用具有优化阈值门限的SIC帧间积累算法对步骤2中增强后的雷达回波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抑制海杂波;两个优化阈值门限参数T1、T2的计算公式为:
T1=μ1+σ1*K
T2=μ1+Fα(x)*σ1*K
其中,Fα(x)为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K是由虚警概率Pfa以及视频数据的分布函数推导得到的常数;
μ1是原始视频数据中噪声分布的均值,σ1为原始视频数据中噪声分布的标准差,其中,μ1和σ1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2σ2为杂波幅度的均方值,为杂波幅度的均值,x为海杂波幅度瞬时值;
步骤4,海岸线实时绘制:将步骤3中经过海杂波抑制处理的雷达回波图像数据,利用OpenGL将当前的雷达回波图像数据生成图片,利用OpenCV中Canny函数每三秒读取当前图片并绘制海岸线,实时显示当前潮间带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海岸线数据精修正:对于步骤4中对海岸线实时绘制的位置,利用人工目视解译以及现场测量实际海岸线的数据进行修正,从而能够对潮间带滩涂实时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杂波幅度均方值的计算方法为:选取任意区域,假设选定区域内海杂波符合均匀特性,以当前被检测单元(i,j)为中心开辟MxN大小的区域统计海杂波特性;通过多功能雷达获取选定区域瞬时回波幅度值,求出当前杂波幅度的均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首先,对测绘地图的原始数据利用TinyXML技术提取原始数据中的LineString元素以及Polygon元素;接着,利用经纬度样本点插值技术,获取实际地图中最外层封闭边界区域以及区域中不同的道路线;最后,利用OpenGL多边形分格化技术完成边界绘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功能雷达的潮间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FFT相干积累技术对雷达回波图像进行增强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计算积累脉冲数N:在方位扫描雷达半功率波束宽度内,接收的脉冲数N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式中,θα,0.5为半功率天线方位波束宽度;Ωα为天线方位扫描速度;θe为目标仰角;fr为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
步骤22,FFT相干积累:利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积累脉冲数做相干积累,对目标雷达回波图像的每项移向相加:
其中e-jwt的作用是抵消由频率w在t短时间内所造成f(0)的相位移动,j为虚数,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28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