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苄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3044.2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禹志宏;王贵城;伍廷鑫;卫炎勋;冷松;杨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08 | 分类号: | C07C209/08;C07C211/27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通道 反应 装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苄胺的方法,即将苄氯和氨水分别通入微通道反应器,在温度为60~170℃、压力为0.5~2.5MPa条件下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脱氨、碱洗、分液、蒸馏等步骤,得到苄胺产品。本发明连续化制备苄胺的工艺具有操作简便、产物收率高等优势,且微反应器高传质传热性能提高了苄胺的选择性,副产物少,从而提高了反映的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苄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苄胺是制备杀虫剂吡虫啉的重要原料2-氯-5-甲基吡啶的中间体,在以苄胺和丙醛为原料制备2-氯-5-甲基吡啶的过程中得到副产物苄氯,而苄氯是制备苄胺的原料,循环利用苄氯制备苄胺原料具有重要意义。
苄胺的制备方法很多,其中本文涉及的苄氯氨解法制备苄胺是一类重要方法,已工业化应用。苄氯与氨水的反应属于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反应产物苄胺的亲核性较氨水强,更易于与苄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二苄胺,二苄胺亲核性更强,从而会产生多级胺副产物,所以传统工艺中苄氯与氨水摩尔比达1 : 30才能得到更多的伯胺。苄氯与氨水反应是液液非均相反应,为提高苄胺产率,通常会添加相转移催化剂。但传统工艺在氨水大大过量及添加相转移催化剂的工况下,苄胺的收率只有40%左右。现有的苄氯氨解法制备苄胺工艺存在的不足:氨水消耗量大,产生废水量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级胺较多,增加了分离难度,且叔胺、季胺利用价值低;苄胺收率低。
苄氯氨解法制备苄胺的关键在于快速的将苄氯反应转化得到苄胺,而该反应是非均相混合反应,需要较高的传质效率。釜式反应器传质效率低,即使将苄氯滴加到大量的氨水中也无法快速将苄氯转化为苄胺,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副产物。本发明借助微通道反应器高效的传质效率,实现苄氯和氨水的快速混合反应,且连续流状态下无返混,可有效避免苄胺与未反应完苄氯的接触,从而达到提高苄胺选择性和收率、降低氨水用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苄胺的方法,解决现有苄胺合成工艺存在的收率低、氨消耗量大、副产物多的不足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苄胺的方法,包括将苄氯和氨水分别通入微通道反应器并进行反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微通道反应器是增强传质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预热模块、反应模块和冷却模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微通道反应器水力直径为0.3~10 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170℃、压力为0.5~2.5MPa。
作为优选的,所述氯苄和氨水的混合物料在反应模块内停留5~15s。
作为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90~140℃。
作为优选的,所述苄氯和氨水的摩尔比为1 : 3~15。
作为优选的,所述苄氯和氨水的摩尔比为1 : 5~8。
作为优选的,所述氨水浓度为10%~30%。
作为优选的,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脱氨、碱洗、分液、蒸馏,得到苄胺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与现有的苄氯氨解法制备苄胺工艺相比,本技术无需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降低了氨的用量和分离能耗。
本发明实现苄氯氨解法制苄胺的连续化生产,且简化了操作过程,减少了氨水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苄胺的选择性、副产物少从而提高了反应收率(收率大于80%)。
本发明通过背压形式给反应体系一定压力,防止氨水挥发或汽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3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