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3937.7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3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付林;张雪;范勐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2 | 分类号: | C09K8/52;C09K8/5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岩层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低渗油藏进行预处理,包括对低渗油藏进行碱液冲洗、酸液冲洗和抑制粘土膨胀处理;2)向低渗油藏注水井中注入改性液和顶替液,注入完成后关井静置,使改性液中的改性材料在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析出,从而完成对低渗油藏岩层表面的改性减阻;其中,所述的改性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纳米级α‑Al2O3 0.05~0.2%、有机溶剂10~20%、表面活性剂1~2%、脱稳剂0.005~0.01%、余量为水;将改性液升温至40~45℃,搅拌均匀后,再向低渗油藏注水井中注入。本发明所述方法能有效减小注水阻力、降低注水压力且措施有效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常规储量的减少,越来越多低渗、特低渗储量单元投入开发。注水开发作为油藏开发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仍是目前低渗、特低渗储层开发的主要方法。长期注水会造成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污染,导致油藏渗流通道堵塞。据统计,国内仅中石油、中石化就拥有约5000多口高压欠注井,占其开井数量的12%以上。由于高压欠注,严重影响了这部分油藏的开发水平及开发效益。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降压增注手段。
对于高压欠注井,通常采用不同酸液体系进行酸化,以解除地层污染。但普遍存在酸化后有效期短、酸化后产物的二次污染、部分注水井酸化无效或低效等问题,均使欠注问题日趋严重。通过改善储层的表面孔道性能,降低注入流体与岩石孔道的摩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思路。
随着国内外对于纳米材料的不断研发,聚硅等纳米材料已用于低渗、特低渗储层降压增注,部分研究者采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增注技术。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表明,单纯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注技术,虽然可以较短时间内降低低渗储层注入压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能力有限,且不能耐受后续大量注水的冲刷,降压增注的效果有限。
长期注水产生有机或无机垢,使岩石表面呈现不连续状态,常规纳米或表面活性剂体系难以在岩石表面吸附。研究表明,注入纳米增注体系后,由于后续注水体系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原油,使吸附在岩石表面的纳米材料易剥离而被携带走,因此降低了纳米增注体系的措施有效期(通常为4~5个月)。另外,低渗、特低渗储层一般井深2000~4000米,地层温度较高,措施过程中注入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注入过程中,对纳米材料在体系中的稳定分散性有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和纳米增注这两项技术均普遍存在有效期短、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小注水阻力、降低注水压力且措施有效期长的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改性减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低渗油藏进行预处理,包括对低渗油藏进行碱液冲洗、酸液冲洗和抑制粘土膨胀处理;
2)向低渗油藏注水井中注入改性液和顶替液,注入完成后关井静置,使改性液中的改性材料在低渗油藏岩层表面析出,从而完成对低渗油藏岩层表面的改性减阻;其中,
所述的改性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为:
纳米级α-Al2O3 0.05~0.2%、有机溶剂10-20%、表面活性剂1~2%、脱稳剂0.005~0.01%、余量为水;
将改性液升温至40~45℃,搅拌均匀后,再向低渗油藏注水井中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3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