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返回值的函数编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5418.4 | 申请日: | 201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G06F8/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刘翠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返回 动作函数 编程 承载 多个变量 功能函数 函数实现 输入参数 代码量 复用率 场景 保存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返回值的函数编程方法,包括:定义多个变量,并获取每一个变量的ID号;选择一个能够返回多个值的动作函数,并插入用于承载返回值的变量;修改动作函数的返回值的变量名为已经定义的用于承载返回值的变量ID号,同时修改动作函数输入参数的变量名为已经定义的其他变量ID号;保存代码,执行动作函数,通过一个动作函数实现返回多个返回值。本发明方法对于需要多返回值的场景可以通过一个函数实现,不再需要分别定义不同的功能函数实现,降低了代码量;本发明降低了软件的开发难度,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返回值的函数编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中的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对于软件开发的效率、控制或运行速度等要求也越来越多。
软件工程应用中,传统的编程方法,其返回一个函数的返回值时,往往是只能返回一个值或者一个整体的值。但是在实际的编程开发时,经常会要求一个函数要返回多个返回值,返回值的参数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传统的单返回值的编程方法给这样的需求造成了不便。即需要程序员完成大量复杂、重复或类似的编程开发工作,这一方面带来大量的人工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程序的代码量激增,虽然最终能实现软件的技术目的,但在运行中则可能带来控制对象或程序运行速度过慢等问题,而且因为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所以软件开发的效率也无法提高。
经过检索发现:
1、申请号为200810235435.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通过函数编程模型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方法》,公开了一种通过函数编程模型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方法,首先将基于过程的实现代码转换成函数式,然后消除函数的边际效应,再构造fork和forkout函数,进行模拟执行过程,当遇到函数调用时,将函数调用转换为将函数和其参数作为参数,传入伪调用函数。利用VOID的感染特性来对函数调用进行染色获取函数的调用关系。当到达程序的终点则产生一系列的函数执行序列,根据执行序列以及参数进行一次分布式计算,将结果缓冲起来,并对代码进行第二次执行,在此过程,遇到函数调用,直接返回已经缓冲的数据。本发明通过建立基于通用语言的并自动化归纳问题分割的模型,实现函数的分布调度执行算法,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但是,该发明侧重编程方法支持分布式并行计算,代码量大、编程效率低。
2、申请号为200710172322.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构件化软件系统实现脚本语言调用多输出参数接口的方法》,包括系统产生脚本语言对组件对象接口方法的调用语句、脚本引擎读取调用信息、脚本引擎根据接口方法的元信息将调用信息传递给接口方法、脚本引擎判断接口方法中是否含有输出参数、如果有则进行输出参数变量动态生成并传入该接口方法的操作处理、脚本引擎调用该接口方法、脚本引擎将输出参数变量转换为与脚本数据类型相适配的输出信息并返回给系统。采用该种构件化软件系统中实现脚本语言调用多输出参数接口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脚本语言调用构件接口方法时输出参数返回值的适配问题,实现过程简单,代码执行效率较高,使用方便快捷,同时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该发明是通过在构建化软件系统中实现脚本语言的多参数接口,代码量大、编程效率低。
3、Python函数的多返回值,在Python函数编程中,可以返回多参数,参数的类型可以不同,使用较为灵活。其本质是返回的一个元组值,元组在语法上可以省略两边的圆括号,因此看起来像是多个参数返回值。但是该函数方法代码量大,且无法有效处理对多个函数的定义,开发难度大。
因此,采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如何提高编程的效率、提高代码的使用灵活性,降低代码量和开发中人工成本,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未经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5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