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相同目标的编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5432.4 | 申请日: | 201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2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刘翠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作函数 多个变量 编程 代码量 多变量 停留 保存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相同目标的编程方法,包括:定义多个相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变量,并获取所述多个变量的ID号;选取一个动作函数,将所述多个变量的ID号作为参数传给所述动作函数;保存代码,执行所述动作函数,通过一个所述动作函数实现对相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多个变量在一个相同目标上的操作。本发明在编程时不再停留在对象的层面进行设计,而是提高到用法的角度进行设计,从而可以实施多变量和不同类型变量的操作;本发明简化代码量,对于同一个动作的操作,不再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变量分别实现,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函数同时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相同目标的编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中的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对于软件开发的效率、控制或运行速度等要求也越来越多。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Object-Oriented)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应用中,传统的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的编程开发技术,其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软件内的对象上,包括属性、对象和事件,从而实现对于真实世界中物的控制。但是这种传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开发技术解决的问题层面是颗粒度的问题,即针对于不同个体的通用定义。这就导致传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开发技术在处理群体问题时,需要一个个个体进行操作,带来了事件的低效处理问题,代码组织方式复杂,代码量大,开发效率低,即使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相同的操作,需要程序员完成大量复杂、重复或类似的编程开发工作,这一方面带来大量的人工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导致采用此种方法开发的软件程序的代码量激增,虽然最终能实现软件的技术目的,但在运行中则可能带来控制对象或程序运行速度过慢等问题,而且因为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所以软件开发的效率也无法提高。
经过检索发现:
1、申请号为201610979132.2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结构化编程方法》,公开了一种结构化编程方法,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适用于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控制的至少一个作业装置,每个作业装置分别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实现操作功能,每个作业装置之间的第一模块相同,每个作业装置之间的第二模块不同;对第一模块进行统一编程,对第二模块进行分别编程;对每个作业装置定义不同的地址;根据每个作业装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中的地址命令和操作命令,调取对应地址的作业装置的第一控制程序和/或第二控制程序,从而控制对应地址命令的作业装置根据控制指令来执行动作。该方法优化设计结构,提高编程效率。但是,该方法是面向过程的编程方法,适用范围窄;其优化编程的方式是优化编程的结构,优化方式单一。
因此,采用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如何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降低代码量和开发中人工成本,以及如何提高控制对象或程序运行速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相同目标的编程方法,该方法解决更高层次的使用角度的问题,开发过程中无需定义编程对象,大大降低代码量和开发中人工成本,并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运行速度,能更好地满足现有工业应用中对于软件开发的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相同目标的编程方法,对同一种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同时实施一个相同目标上的动作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未经上海泽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元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5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返回值的函数编程系统
- 下一篇:软件开发的工程构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