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5804.3 | 申请日: | 201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吕顺龙;杨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生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S1:细菌培养;S2:制备活性污泥;S3:制备处理基质;S4:底泥预处理;S5:底泥深度处理;S6:吸附沉降。本发明通过底泥预处理,利用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水体和底泥中存在的氨氮物质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将硝酸盐和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以及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将底泥中的含磷物质进行吸收转化;最后抛撒的离子吸附材料将水体中游离的硝酸根、亚硝酸根和含磷离子吸附沉降至底泥上,再次通过细菌转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各个河道、湖泊和沟渠由于近些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在水中积聚以及固化在水底的污泥中。水体富营养化使得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解决方案一般为覆盖法,即采用覆盖材料,覆盖材料分为物理材料和化学材料,将覆盖材料铺设在水底污泥上,隔绝污泥中的氮和磷向上覆水中涌出。覆盖材料一般采用吸附方式阻止污泥中氮和磷的释放,在覆盖初期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继续添加覆盖材料,否则覆盖材料吸附能力减弱时,氮和磷会重新进入上覆水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底泥生化减量处理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操作步骤:
S1:细菌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除磷丝状菌的培养并制得细菌原液,取少量各细菌原液,进行浓度梯度检测试验,保证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反硝化细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2.5-4)×105cfu/ml内,除磷丝状菌原液中细菌浓度在(4-5.5)×105cfu/ml内;
S2:制备活性污泥,从处理水域提取底泥,进行杂质过滤,再放置于曝气罐中曝气4-6h,在曝气过程中加入营养液,营养液由水、大米和焦磷酸钠在120-150℃条件下煎煮2-3h制得,曝气结束后通过卧式离心机去除底泥中的水分,卧式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4000r/min,即可得到活性污泥;
S3:制备处理基质,将活性污泥分为三份,第一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二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15-30ml的反硝化细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第三份每公斤活性污泥中加入25-40ml除磷丝状菌原液搅拌混合均匀;
S4:底泥预处理,通过河道清淤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再将含有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均匀抛撒在处理水域,抛撒比例为3-4kg/m2,之后静置2-3天;
S5:底泥深度处理,向静置后的处理水域均匀抛撒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和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含有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4kg/m2,含有除磷丝状菌的活性污泥抛撒比例为3.5-5kg/m2;
S6:吸附沉降,1-2天后,向静置处理后的水域均匀抛洒离子吸附材料,离子吸附材料为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的混合料,每公斤混合料中沸石、糠醛渣和石灰石比例为(7-8.5):1:(5-6),离子吸附材料抛撒的比例为5-7kg/m2。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除磷丝状菌为thiothrix型丝状菌。
优选的,步骤S2中离心过后的活性污泥含水量范围在10%-15%内。
优选的,步骤S2制备营养液的各成分添加量为,每升水中添加120-130g大米以及3-5g焦磷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5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