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7774.X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游作华;韦钦;陈岁桃;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金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352000 福建省宁德市东桥***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理系统 填料带 种植带 修复 水生植物修复 生物膜净化 沉水植物 高效持久 曝气处理 生物填料 布设 网膜 水体 生态 水质 投放 净化 种植 配合 治理 | ||
1.一种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上下游布设网膜,分隔出治理区域,网膜上部安装浮体,与水面齐平,下部安装配重,沉至河床表面,两端固定在插入河床的木桩上;
(2)在治理区域内划分出若干条种植带和填料带,种植带和填料带均垂直于河道,种植带和填料带的长度为河道宽度,种植带的宽度为1-1.5m,填料带的宽度为0.5-1m;
(3)在填料带内放置木质框架,木质框架沉于水底,木质框架内投放有生物填料;
(4)在填料带内靠近河床处增设曝气装置;
(5)监测河道水质指标,曝气处理3-4周后,关闭或去除曝气装置,将沉水植物种植于种植带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网膜目数为100-150目,网膜高度高于水体深度0.3-1m;形成物理上的分隔,隔绝漂浮物、垃圾,也包括鱼虾;水深发生变化时,网膜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底部依然沉底。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种植带和填料带交替设置,相邻的种植带和填料带的间距为1-3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木质框架的长度与填料带的长度相等,木质框架的宽度与填料带的宽度相等,木质框架的高度为水体深度的20%-30%。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木质框架内投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为绳形生物填料或球形生物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投放的生物填料的总体积为木质框架内水体积的30-7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木质框架内投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为球形生物填料,投放的生物填料的总体积为木质框架内水体积的3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曝气装置出气口布设高度为河床表面上方10-20cm处,使每条填料带内安装的曝气装置的曝气总量为20-50m3/h。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沉水植物植株顶端低于水面以下0.2m,种植密度30-40株/m2。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沉水植物为苦草、狐尾藻、黑藻、伊乐藻、水兰、金鱼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体的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沉水植物为苦草和狐尾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金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金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77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