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1141.6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鲇川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2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董领逊;刘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电池组、下横向构件和冲击吸收结构。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所述下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前端的下部处布置在前横向构件的车辆下侧处,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横向构件和所述电池组之间,并且吸收来自从车辆前侧输入的碰撞载荷的碰撞能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12-91635中描述的电动车辆的地板结构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其中多个电池模块由框形框架部分支撑,所述框形框架部分包围安装在地板下方的电池单元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框形框架部分的两个侧部的前端固定至悬架横向构件,并且框形框架部分的两个侧部通过固定部而固定至地板横向构件。
也就是,在JP-A No.2012-91635中,框形框架部分固定至所谓的车身骨架构件,诸如悬架横向构件和地板横向构件。由此,电池单元的刚性提高,并且车身本身的刚性也提高。
然而,在JP-A No.2012-91635中描述的技术中,关于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以下称为“在车辆正面碰撞中”)吸收冲击能量的冲击吸收性能仍然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够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由此在车辆正面碰撞中吸收冲击能量。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是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电池组、下横向构件和冲击吸收结构。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所述下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前端的下部处设置在前横向构件的车辆下侧处,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横向构件和所述电池组之间,并且吸收来自从车辆前侧输入的碰撞载荷的碰撞能量。
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所述下横向构件在前横向构件的车辆下侧处布置在车辆的前端的下部处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横向构件和所述电池组之间。所述冲击吸收结构吸收来自在车辆正面碰撞中从车辆前侧输入的碰撞载荷的碰撞能量。
电池组通常设定为具有高刚性和强度。因此,在下横向构件和电池组之间安装强度比电池组低的构件(其被称为冲击吸收构件,以下称为“冲击吸收构件”)的情况下,当在车辆正面碰撞中输入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载荷时,冲击吸收构件由于从电池组接收的反作用力而经历塑性变形。冲击能量因此被吸收。
也就是,在第一方案中,通过在通常具有高刚性和强度的电池组的前侧设置冲击吸收结构,利用在车辆正面碰撞时从电池组接收的反作用力,使得构成冲击吸收结构的冲击吸收构件可靠地经历塑性变形,并且冲击能量被有效地吸收。输入到电池组的碰撞载荷减小,因此电池组受到相应的保护。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是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冲击吸收结构包括支撑前悬架的悬架构件。
在所述第二方案中,所述冲击吸收结构包括支撑前悬架的悬架构件。当在车辆正面碰撞中输入来自车辆前侧的碰撞载荷时,悬架构件由于从电池组接收的反作用力而经历塑性变形。冲击能量由此被吸收。
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是所述第二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所述悬架构件包括一对悬架构件侧梁,所述一对悬架构件侧梁布置为使得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前侧构件分别在所述一对悬架构件侧梁的上侧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方案中,所述冲击吸收结构包括:构成悬架构件的后部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悬架构件侧梁后部,一对悬架构件侧梁后部具有接合至悬架构件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前端部,并且具有接合至前侧构件和电池组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部。
在所述第三方案中,所述悬架构件包括一对悬架构件侧梁,所述一对悬架构件侧梁布置为使得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侧构件在悬架构件侧梁的上侧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装置
- 下一篇:轿车车身轻量化后尾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