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半椭圆形分布织构化表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1531.3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1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刘洋;董光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17/02 | 分类号: | F16C17/02;F16C3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径向 滑动 轴承 椭圆形 分布 织构化 表面 | ||
一种用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半椭圆形分布织构化表面,半椭圆形织构分布位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入口处,该分布以呈矩形网格阵列排布的圆坑织构为基础,半椭圆分布的短半轴等于轴承宽度的1/2,半椭圆分布的长半轴等于轴承周长的1/3;本发明的功能在于改善轴承的摩擦学特性:产生相对于光滑轴承表面更为显著的流体动压效应,获得更高的承载力和更低的摩擦阻力,有效增加摩擦配副的油膜厚度,减小油膜破裂(金属直接接触)的可能性,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配副摩擦学特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半椭圆形分布织构化表面。
技术背景
织构化技术指的是在微纳米尺度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机械滑动支承表面加工凹坑、沟槽或凸起等微结构。作为有效的摩擦支撑面改性方法,织构化表面在轴承、密封、汽缸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摩擦学改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运行寿命。一般在工程中,通过经验试错和优化设计得到了具有面积比为5%-15%,直径100-1000μm,深径比0.01-0.05的圆坑织构作为较好的织构化表面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润滑效果。相关发明专利诸如:一种椭圆织构复合表面(中国申请专利CN201120458420.6);一种带有表面织构形态的内燃机活塞(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231889.X);一种带表面织构齿面的齿轮(中国发明专利201220566666.X);一种子弹形凹坑织构化表面(中国发明专利ZL201510430446.2)。
然而目前对于圆坑织构在特定摩擦配副中的排布设计,并不存在广为接受的设计方案。径向滑动轴承作为最为广泛应用的摩擦配副之一,通过其表面织构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承载力,减小摩擦阻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半椭圆形分布织构化表面,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径向滑动轴承圆坑织构的分布,以获得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小的摩擦阻力,同时具有相对于常规的半织构化表面更少的加工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半椭圆形分布织构化表面,半椭圆形织构分布位于径向滑动轴承的入口处,该分布以呈矩形网格阵列排布的圆坑织构为基础,半椭圆分布的短半轴等于轴承宽度的1/2,半椭圆分布的长半轴等于轴承周长的1/3。
本发明独特的半椭圆形织构分布,从轴承的润滑油液入口处开始呈收敛形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轴承周向边界附近织构对其油膜流体动压峰的限制作用,从而获得更高的流体动压力、更大的承载力和更小的摩擦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径向滑动轴承轴瓦展开平面上呈半椭圆形分布的织构。
图2为半椭圆织构化表面、半织构化表面和光滑表面轴承的摩擦学特性柱状图。
图3a为半椭圆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压力三维分布图;图3b为半织构化表面的流体动压力三维分布图;图3c为光滑表面轴承的流体动压力三维分布图
图4为半椭圆织构化表面、半织构化表面和光滑表面轴承的流体动压力二维曲线。
图5为半椭圆织构化表面、半织构化表面轴承流体动压分布的俯视图。
图6为在轴承展开面不同宽/长比条件下优化得到的半椭圆形织构排布
图7为在轴承不同收敛比条件下优化得到的半椭圆形织构排布
图8为本发明设计方案和其他设计方案轴承的摩擦学特性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在两个车辆或车辆部分之间的连接部的球式支承设备
- 下一篇:自平衡推力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