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爆管受爆连接器及其联网方法和爆破网络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1857.6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1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丘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立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55 | 分类号: | F42D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爆管 连接器 雷管 爆破网络 安装腔 药粉层 爆破 密封圈 联网 安全隐患 底部填充 引线末端 盲孔状 炸药卷 安插 传爆 等时 卷起 壳体 盲孔 体内 炸药 传递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导爆管受爆连接器及其联网方法和爆破网络,其中受爆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导爆管的安装腔孔,安装腔孔为盲孔状,盲孔底部填充有受爆药粉层,受爆药粉层的顶部设有密封圈,通过将导爆管一端穿进上述受爆连接器,然后一并安插进炮孔内的炸药卷,再将受爆连接器引出来的导爆管的另一端与后一响炮孔内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通过导爆管传爆连接器相连接。当先响炮孔内的炸药卷起爆时,受爆连接器内的导爆管直接被击响,并传递至后一响炮孔的导爆管雷管。从而在多炮孔爆破中每个炮孔仅需一发导爆管雷管,也能实现逐孔逐响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大大降低了爆破成本,而且彻底杜绝了跳炮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向高精准控制爆破导爆管雷管爆破网络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导爆管受爆连接器及其联网方法和爆破网络。
背景技术
在现有爆破施工中,在多炮孔,高精准爆破施工中普遍采用导爆管雷管按严格的先后起爆顺序来引爆装填在炮孔内的炸药。在要求定向控制起爆顺序的爆破网络中,现有的导爆破管联网技术有逐孔逐排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逐孔逐响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V型爆破网络、L型爆破网络,W型爆破网络、C型爆破网络、扇型爆破网络,环形爆破网络等。其中以逐孔逐排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逐孔逐响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从控制爆破有害效应来说,是目前现场施工中实践效果最好的爆破网络,如图1和图2所示。
现有的逐孔逐排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施工是先在山体、矿山开采平台等待爆破的岩体上均匀设置若干炮孔,在各炮孔内装填炸药及在炮孔内预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起爆药包(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插入其中一条炸药卷内,该炸药卷就视为起爆药包),在各炮孔外布置较低段位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联网时候再将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与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及后一响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破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用胶布捆扎绑联一起。按照设计时的先后起爆顺序,依次将上一响炮孔绑联出来的延时导爆管雷管与下一响炮孔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及再下一响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相联,以至联完所有待爆破的炮孔的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
起爆时,第一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被引爆,击响与它绑扎在一起的第一炮孔的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和第二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第一炮孔的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引爆第一炮孔内的起爆药包从而击响整个孔内的炸药;第二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在其固定延时时间到后爆炸击响第二炮孔的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和第三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第二炮孔的孔内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引爆第二炮孔内的起爆药包从而带响整个孔内的炸药;如此类推,按照设计的联网顺序引爆全部炮孔内的装填炸药。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逐孔逐排等时毫秒级微差爆破网络施工的爆破联网网络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每个炮孔内必须要有一发高段位延时导爆管雷管,每个炮孔外也必须要有一发延时导爆管雷管。即每一个孔最少消耗两发导爆管雷管,炮孔内一发,炮孔外一发。导爆管雷管的消耗数量多,导致爆破成本高。
2、由于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需同时击响二个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末端,因为雷管本身存在不响率,所以无法保证孔内导爆管雷管一定能击响并成功引爆炮孔内的起爆药包。即没办法做到前一响的炮孔未成功起爆,后一响则马上中止,这样就会存在跳炮而引发冲孔冲炮的安全隐患。就是孔内同时使用二发导爆管雷管,也只是大降低孔内雷管不响率,从理论上做不到根本上杜绝。且孔内使用二发导爆管雷管,爆破成本直接又增高。
3、每个炮孔内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要同时与本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下一炮孔的孔外延时导爆管雷管的导爆管引线捆绑在一起。导爆管雷管数量多,容易因为绑扎雷管时搭错线,从而出现网络顺序错乱,存在爆破安全事故隐患;且捆绑连接耗时长,联网效率低,导致现场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立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立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