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2019.0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1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邹汉涛;罗佳妮;王冰;刘雪亭;左丹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0/02 | 分类号: | C04B30/02;C04B38/00;C04B111/52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石墨 改性 亲疏 水性 可调 光催化 二氧化硅 凝胶 纤维制品 制备 方法 | ||
1.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硅源、醇、水和酸催化剂混合,控制混合溶液的pH值在2-6之间;搅拌后得到二氧化硅溶胶;
步骤2、向步骤1中制得的二氧化硅溶胶中加入去离子水和碱催化剂,控制混合溶液的pH值在7-11之间,搅拌后得到改性溶胶A;
步骤3、向改性溶胶A中加入二氧化钛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胶得到改性溶胶B;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溶胶A分为两份,向一份溶胶A中加入二氧化钛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胶,得到第一改性溶胶B,其中混合溶胶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相当于硅源中硅元素质量的0.12%-0.25%且二氧化钛的质量不大于硅源中硅元素质量的4.5%;向另一份溶胶A中加入二氧化钛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胶得到第二改性溶胶B;其中混合溶胶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不大于硅源中硅元素质量的0.12%且二氧化钛的质量相当于硅源中硅元素质量的4.5%-45%;
步骤4、将纤维制品完全浸入改性溶胶B中,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后得到凝胶;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纤维制品的一部分浸入第一改性溶胶B中,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后得到第一凝胶,将裸露在第一凝胶外的纤维制品浸入第二改性溶胶B中,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后得到两侧具有不同亲疏水性能的混合凝胶;
步骤5、使用硅源/醇的混合溶液对步骤4中的凝胶进行老化处理,再使用置换溶剂对凝胶进行溶剂置换,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半成品;
步骤6、对氧化石墨烯改性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半成品进行疏水改性和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还包括使用超声波对改性溶胶B进行分散的步骤,超声波功率在10-200W之间,超声时间在0-20min之间,超声温度在25-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通过改变纤维制品在第一改性溶胶B和第二改性溶胶B中的浸入体积,可制得不同亲水凝胶-疏水凝胶体积比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 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溶胶A分为多份,并配置氧化石墨烯浓度梯度增加且二氧化钛浓度梯度降低的混合溶胶,并分别在多份溶胶A加入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混合溶胶,制得梯度浓度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凝胶,所述步骤4中,将纤维制品依次浸入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浓度-二氧化钛浓度改性溶胶中,通过精准调控溶胶高度,采用浸入和凝胶交替分步实施的方式,实现厚度方向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浓度的分段扩散,获得梯度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含量的二氧化硅凝胶,二氧化硅凝胶经老化、溶剂置换、疏水处理及干燥可制得梯度浓度氧化石墨烯改性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与醇的摩尔比为1:(1-50),所述硅源与水的摩尔比为1:(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亲疏水性可调的光催化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是无机或有机纤维,所述纤维是玄武岩纤维、氧化铝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硅酸铝纤维、芳纶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制品是纤维本身、纤维机织物、针织物或非织造布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20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