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式阳极板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3482.7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镐;姜东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韩精工 |
主分类号: | H01M4/16 | 分类号: | H01M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俞江 |
地址: | 韩国庆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板材料 阳极板 制造装置 材料夹 卡盘 密封件 输送机 管式 夹持 填充 清洗 自动化生产线 空间利用率 姿势变换部 垂直竖立 管体下部 间隔设置 水平状态 成品管 熔接部 圆盘状 叠层 构建 合格率 外围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阳极板制造装置,其在管式阳极板的制造时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显著降低了成品管式阳极板的不合格率。该制造装置包括:运入输送机,对阳极板材料分别以水平状态叠层的方式进行移送;材料姿势变换部,将阳极板材料垂直竖立,以确保从运入输送机接收阳极板材料,并使下部朝向上方;材料旋转移送部,其呈圆盘状,沿外围按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材料夹持卡盘,将阳极板材料进行旋转移送;铅糊填充部,沿材料旋转移送部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上方,通过夹持于材料夹持卡盘上的阳极板材料的管体下部填充铅糊;1次清洗部,清洗被夹持于材料夹持卡盘上的阳极板材料;密封件插入部;密封件熔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的管式阳极板制造装置。更具体地,其垂直竖立插入有管的基板并依次进行移送,同时向管内部填充铅糊,经过清洗之后插入密封件并进行固定,从而制造出成品的管式阳极板。
背景技术
电池(battery)由正、负电极板与电解液组成,是一种通过化学作用产生直流电动势(direct electromotive force)而能够作为电源使用的装置。电池制造成能够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其转换次数仅限于1次的为一次电池,可以进行多次转换的为二次电池。
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这一状态称之为“放电”。同时,还能够从其它的电源供给电能并转化为化学能进行蓄积,这一状态称之为“充电”。将这样重复进行充电与放电的电池称为“蓄电池(storage battery)”或“二次电池”。这种蓄电池的种类,现在广泛普及的有:使用铅的铅蓄电池;使用锂离子的锂离子电池;及使用镍的镍氢蓄电池等。
其中,铅蓄电池一般在阳极使用二氧化铅(PbO2),在阴极使用海绵状的铅(Pb),放入比重为1.2~1.3的硫酸(H2SO4)中。实际上,为了增加极板面积,将大量的阳极板与阴极板并列连接,并在各个极板之间放入用绝缘物制成的隔离板。在充电状态下,阳极为二氧化铅,阴极为铅,但是,如果继续放电,阳极与阴极都一起变为硫酸铅(PbSO4),同时产生水(H2O),因此电解液的比重下降。
充放电的重复次数多的达到1000次以上,使用年限长的为几年。主要用于车辆点火用电源、电力机车、电动车或潜水艇等的动力、交通信号、列车内电灯用及直流电源等。为了确保低重量、长寿命及稳定性而还使用无电解液蓄电池。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蓄电池的构成中,阳极板10在基板11上按照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圆棒12,在各个圆棒12上分别结合有管13,并在上下结合有密封件14、14′,在所述管13的内部填充有铅糊(二氧化铅粉)。
为了制造这种阳极板10,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手工作业将管13逐个与基板11的各个圆棒12结合,填充铅糊后,再插入并固定密封件14、14′。这种通过手工作业制造阳极板10的方法存在以下比较大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必然极其低下,人工成本及生产单价上升,铅对人体造成伤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摆脱了将管13逐个与基板11的各个圆棒12结合的做法,通过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20-0193946号的“蓄电池阳极板用管的结构”按照与形成于基板11上的圆棒12个数相同的个数设置连接有管13的管体13′,从而通过一次作业将管体13′与基板11上形成的各个圆棒12结合。
其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实现自动化生产管式阳极板10的注册专利公报第10-0420042号的“无电解液电池的管式阳极板制造方法及其装置”,采用非手工作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制造管式阳极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韩精工,未经株式会社新韩精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3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