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7241.X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晗;刘福水;范隆杰;李佳峰;岑春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4 | 分类号: | G01M15/04 |
代理公司: | 11120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滴 漂移 控制模块 气流加速 气路模块 长管 落点 防风 测试平面 产生模块 滑动导轨 实验装置 层流 加速处理 实验技术 竖直状态 外部空气 液滴出口 有效解决 支撑平台 内径比 驱动液 湍流 滴落 正对 纠正 锁定 重复 | ||
1.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路模块、气流加速控制模块、防风长管(23)、滑动导轨(24)、支撑平台(5)及液滴产生模块;
所述气路模块用于提供驱动液滴加速下落的气体,并对气体流量和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液滴产生模块用于重复产生单个液滴;所述液滴产生模块包括驱动泵(6)、注射器(7)、导管(4)及针头(18);注射器(7)内装有液体,注射器(7)的出口端通过导管(4)与针头(18)连接并相通,驱动泵(6)通过推动注射器(7)的活塞杆运动,使得注射器(7)内的液体通过导管(4)流入到针头(18)中,通过所述针头(18)产生液滴;
所述气流加速控制模块通过竖直安装的滑动导轨(24)安装在支撑平台(5)上,用于对气路模块提供的气体的气流进行引导,消除湍流,产生层流,并通过层流对液滴进行加速处理,使液滴加速下落,滴落在测试平面上;所述气流加速控制模块包括:扩散器(15)、矫直机(16)、针头支架(17)及喷嘴(19);所述扩散器(15)为圆台状筒体,其小径端与气路模块的出气管道对接并相通,其大径端与圆筒状的矫直机(16)的一端同轴对接,矫直机(16)的另一端通过同轴布置的圆环状的针头支架(17)与喷嘴(19)的大径端同轴对接;所述矫直机(16)内部安装有筛管(20)和筛网(21);两个以上与矫直机(16)轴线平行的筛管(20)密集安装在矫直机(16)的上部,两个以上筛网(21)同轴并列安装在矫直机(16)的下部;喷嘴(19)的内表面按照函数曲线加工,y为喷嘴(19)的内径,x为喷嘴(19)从其小径端端面为零点开始的轴向长度;
针头(18)的水平部分安装在针头支架(17)上,针头(18)的竖直部分与喷嘴(19)的小径端相对,通过针头(18)流出的液滴在喷嘴(19)被气体驱动加速后,通过喷嘴(19)的小径端加速滴落;所述滑动导轨(24)用于控制气流加速控制模块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控制液滴的下落高度;
所述防风长管(23)安装在滑动导轨(24)上,且处于竖直状态,其底部与所述测试平面留有间隙,其顶部与气流加速控制模块的液滴出口端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风长管(23)的底部加工有外螺纹,通过双向螺母增加另一个防风长管(23),以增加防风长管(23)的总体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模块包括:压缩气瓶(1)、减压阀(2)和气体流量控制器(3);减压阀(2)和气体流量控制器(3)均安装在压缩气瓶(1)的出气管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筛管(20)密集安装在圆环状的压块(22)中,通过圆环状的压块(22)安装在矫直机(16)内;每个筛网(21)的上、下表面通过两个压块(22)压紧后,安装在矫直机(16)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长管(23)的内径与喷嘴(19)的小径端内径相同,且与喷嘴(19)无缝对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液滴滴落的测试平面的温度,来模拟发动机燃烧室内表面的温度;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恒温加热平台(12)、活动平板(11)和测温仪;恒温加热平台(12)位于气流加速控制模块的下方,恒温加热平台(12)上安装有活动平板(11),活动平板(11)即为液滴滴落的测试平面;所述测温仪用于测量活动平板(11)的温度,通过调节恒温加热平台(12)使活动平板(11)的温度控制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表面的温度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纠正落点漂移的液滴碰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视化模块,可视化模块用于采集液滴从防风长管(23)到测试平面之间的滴落过程的图像;
所述可视化模块包括:光源(14)、均光片(13)、高速相机(10)和计算机(9);光源(14)和均光片(13)均位于测试平面的一侧,高速相机(10)位于测试平面的另一侧,光源(14)与高速相机(10)相对;高速相机(10)用于采集液滴滴落过程的图像,高速相机(10)与计算机(9)电路连接,计算机(9)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光源(14)用于提供照明;均光片(13)用于将光源(14)发出的点光源均匀漫射成面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72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