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0126.8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7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曲迪;白国人;陈墨;靳春艳;宋学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慧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22 | 分类号: | H01S5/22;G03F7/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蒙建军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导 电极 开窗 方法 | ||
1.一种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晶元上沉积的波导层进行刻蚀,形成脊波导结构及脊波导结构两侧的结构;
S2、在脊波导结构及脊波导结构两侧结构的上表面生成SiO2绝缘层;
S3、在SiO2绝缘层上旋涂下光刻胶,该下光刻胶的上表面高出脊波导结构的上表面;
S4、在所述下光刻胶的上表面沉积金属介质层;
S5、在所述金属介质层的上表面旋涂上光刻胶,然后利用掩模板对脊波导结构上方的上光刻胶进行曝光和显影;
S6、去除脊波导结构上方的金属介质层;
S7、干法刻蚀去除上光刻胶层和脊波导结构上方的下光刻胶层;
S8、去除脊波导结构上方的SiO2绝缘层;
S9、通过lift-off工艺,去除SiO2绝缘层上方的下光刻胶及金属介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S101:将激光器外延片放入丙酮溶液中首先进行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分钟;
S102、重复步骤S101两次;
S103、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
S104、利用N2气进行风干;
S105、利用光刻胶s1805进行匀胶,匀胶参数为3000rpm,匀胶时长为60s;
S106、进行前烘,前烘温度为115℃,前烘时长为90s;
S107、曝光时长为5s,显影时长为60s,将掩模板上脊形结构转移到光刻胶上;进而形成波导层;
S108、利用光刻胶做掩模,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具体为:设置刻蚀气体为Cl2和Ar,Cl2的流量为1~20sccm,Ar的流量为1~50sccm,刻蚀气体的压强为0.1~5Pa,射频功率为50~250w,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功率为100~300w,温度为150~220℃,刻蚀时间为4~7分钟,利用腐蚀液HCl:H3PO4=1:3湿法腐蚀11分钟,形成垂直的脊波导结构,脊波导的高度范围是1.5μm~2.4μm,脊波导的宽度范围是1.5μm~2.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利用PECVD在脊波导结构及脊波导结构两侧的结构上沉积150~300nm厚的SiO2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选用光刻胶SPR 220-3,甩胶参数为2500rpm,甩胶时长为60s,前烘温度为115℃,前烘时长为90s,形成下光刻胶层,该下光刻胶层位于凹槽部位处的厚度为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为:利用磁控溅射,选择溅射温度为20℃~26℃,溅射功率为100~500w,转速为5r/分钟,溅射时长为30分钟,在下光刻胶上表面蒸镀厚度为50nm的金属介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
S501、选用上光刻胶AZsfp1400,匀胶参数为1500rpm,匀胶时长为60s,前烘温度为95℃,前烘时长为100s;在金属介质层上形成上光刻胶层;
S502、曝光时长为2s,显影时长为60s,使得脊波导结构上方的金属介质层显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电极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具体为:利用上光刻胶AZsfp1400做掩模,腐蚀液KI湿法去除脊波导结构上方的金属介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慧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华慧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01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