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型配电网模拟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1284.5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宇;李帮家;王国安;王莉;马庆华;高子健;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测设备 接入模块 配电网 测控模块 负载模块 网侧模块 数据采集单元 电力参数 模拟检测 综合型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 配电网设备 电压电流 实时监测 行业标准 采样点 低电压 上采样 可用 谐波 研发 采集 检测 制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型配电网模拟检测平台,包括网侧模块、待测设备接入模块、负载模块,以及测控模块,其中,测控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网侧模块、负载模块、待测设备接入模块均与控制单元连接,网侧模块与负载模块均与待测设备接入模块连接;待测设备接入模块上设置若干采样点,数据采集单元可用于采集待测设备接入模块上采样点的电力参数。本发明通过测控模块实时监测各条线路的电压电流谐波等电力参数数据来检测接入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各种参数,对新型中低电压配电网设备的研发及相关设备行业标准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装置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型配电网模拟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对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高度重视,针对不同配电网质量问题的治理设备大量应用。但各类检测设备质量良莠不齐,为保障配电网安全、经济及可靠运行,对各类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综合型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就目前而言,入网设备类型不尽相同,容量大小也各有差异,所需检测项目甚是繁多,但是相关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配套检测设备功能单一,操作繁琐,且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大量不同类型入网设备检测所需,严重滞后了新产品的入网设备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与推广。
基于以上原因,如何克服传统技术中根据不同检测项目更换检测设备的操作模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型配电网模拟检测平台,解决了当前技术中没有综合型的检测平台,在各类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综合型检测过程中,现有配套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检测项目单一,自动化程度低,且设备检测范围较小,难以满足不同工况下检测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综合型配电网模拟检测平台,包括用于外接电网电源的网侧模块、用于接入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待测设备接入模块、用于提供阻性和/或容性和/或感性和/或谐波和/或混合性负载输出的负载模块,以及测控模块;
其中,所述测控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所述网侧模块、负载模块、待测设备接入模块均与控制单元连接,网侧模块通过待测设备接入模块与负载模块连接;所述待测设备接入模块上设置若干采样点,数据采集单元可用于采集待测设备接入模块上若干采样点的电力参数;数据采集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以数据采集单元将采样点的电力参数传输给控制单元。
所述网侧模块包括输入单元、转接单元、输出单元、调压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所需模拟的电网状态配置相应线缆长度的线缆模拟单元,其中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常开交流接触器KM1和第二常开交流接触器KM2,转接单元包括第三常开交流接触器KM3和第四常开交流接触器KM4,所述输出单元包括第五常开交流接触器KM5和第六常开交流接触器KM6,其中,第一常开交流接触器KM1和第二常开交流接触器KM2的输入端均外接电网电源,第二常开交流接触器KM2、调压单元、第三常开交流接触器KM3、第四常开交流接触器KM4、线缆模拟单元和第六常开交流接触器KM6依次电连接形成第一支路后与待测设备接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常开交流接触器KM1的输出端与第三常开交流接触器KM3的输出端、第四常开交流接触器KM4的输入端依次电连接后再通过第五常开交流接触器KM5与待测设备接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调压单元包括三个单相柱式调压器。
待测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包括并联待测设备和/或串联待测设备,所述的待测设备接入模块包括串联待测设备接入单元及并联待测设备接入单元,并联待测设备通过并联待测设备接入单元接入,串联待测设备通过串联待测设备接入单元接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1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