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融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1411.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国;刘晓立;程姣姣;赵荣国;刘江;赵建伟;李艳琳;邱澜;江军;何安瑞;孔宁;缪存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江苏帝尔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B21D5/00 |
代理公司: | 11237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强钢 辊弯成型 复杂截面 回弹控制 成型 连续辊 回弹 弯角 融合 工艺设计过程 板带横向 半径减小 反向弯曲 冷弯型钢 弯曲过程 有效解决 综合考虑 半径法 小弯角 直线段 质量控制 反弯 回弯 | ||
1.一种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辊弯成型回弹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辊弯成型完整工艺设计过程中,融合集成多质量控制域综合考虑回弹控制,即在超高强钢板带成型过程中,集成利用小弯角半径法补偿回弹半径,利用角度过弯法补偿回弹角度,并利用反向弯曲增加板带的反向残余应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复杂截面超高强钢构件回弹大且难以控制问题;
所述的反向弯曲,在板带横向弯曲过程前,考虑到几何参数对回弹角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反弯法将产品中不需弯曲的直线段部分反向弯曲8°~15°,并在之后道次进行回弯,从而增加板带的反向残余应力;
小弯角半径补偿是:在弯角最终成型前倒数的二道次利用小弯角半径法,将设计半径减小0.5mm~1mm,但不低于极限弯曲半径,并在最终道次再成型为所需的弯曲半径,用于补偿回弹半径;
小弯角半径中,在三点弯曲试验冲头速度与连续辊弯成型速度相当的前提下,极限弯曲半径通过采取简化试验-三点弯曲试验获得;在实验过程中,半径逐渐减小,当弯曲部位出现线性开裂情况时,上一个弯曲半径即为极限弯曲半径;
角度过弯补偿是:将弯角部分利用回弹预测模型计算出的补偿角度进行过弯,用于补偿回弹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江苏帝尔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江苏帝尔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14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由形状钢带料环绕制方法及绕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转轴的弯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