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1489.3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4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必成;唐小勇;高志刚;张建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24/08;H04W64/00;G06F1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赖丽娟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用户 停留 位置 发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将获取到的用户的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原始轨迹数据,并将原始轨迹数据依次经过数据清理、数据切片、初步类聚、数据校验、核心簇计算的处理,最终得到用户停留位置。采用了轨迹切片聚合、层次聚类算法、核密度聚类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一系列算法,综合考虑手机轨点密度、信令时间间隔、轨迹点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等指标,判断用户停留位置、停留时长、进入和离开停留点时刻。解决了传统聚类算法无法适配处理时空数据的缺点,算法能够有效排除基站漂移对用户定位判断的干扰,提高了用户驻留点位置及停留起止时间识别精度,客观还原了用户停留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信令数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目前主要两种技术途径:
一、根据固定的空间单元统计用户在该区域内累积的停留时长,计算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停留位置,最开始和最后出现的轨迹时间最为本次停留的起止时间。
二、基于传统的空间数据聚类算法,按照一定半径做邻域搜索,满足在此范围的数据聚合为一类,当聚合的数据累加的时长超过一定阈值判断该类为停留组,去组几何中心为停留位置。
然而在现有技术途径一中,并未按照用户的真实活动轨迹识别,只能针对固定时段和固定区域识别,并且受到划定监测区域大小和基站信号飘移的影响。
在现有技术途径二中,一旦发生较长距离的信号飘移,就会将用户的一次停留活动拆分为多次。而长距离的信号飘移在移动通讯网络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信号覆盖不好的区域。
由于手机信令数据是一组非等时、等距回传,定位频繁跳跃且具有时间顺序的时空数据,传统的GPS处理算法和聚类算法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用户停留位置发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将获取到的用户的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原始轨迹数据,并对所述原始轨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得到初步轨迹数据;
S2,将所述初步轨迹数据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片,得到多个轨迹片段,并将每个所述轨迹片段分别进行空间聚合,得到与每个所述轨迹片对应的第一位置点,并对所述第一位置点按照切片时间升序进行编号;
S3,将所述第一位置点按照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初步类聚,通过所述初步类聚,将相邻的所述第一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L1的两个所述第一位置点聚合为一个第一位置点组,以此类推,得到多个第一位置点组;将每个所述第一位置点组均进行几何中心计算,得到与每个所述第一位置点组对应的第二位置点;
S4,按照时间升序排列所述第二位置点,以第一个所述第二位置点作为参照点,按照排列顺依次校验所述参考点后的第二位置点;
若校验出不合格的第二位置点,则将所述不合格的第二位置点与所述参照点进行合并,得到新的第二位置点,并以所述新的第二位置点后一位的第二位置点作为新的参照点;
若检验出合格的第二位置点,则将所述合格的第二位置点进行保留并以所述合格的第二位置点的后一个第二位置点作为新的参照点,并将所述第一个所述第二位置点也作为所述合格的第二位置点;
以此类推,将所述新的第二位置点和所述合格的第二位置点作为初步停留点;
S5,通过DBSAN-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将所述初步停留点划分为多个簇,计算每个所述簇中初步停留点对应时间的累加值,选取出累加值大于或等于累加值阈值的簇作为停留核心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1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