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2764.3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康文;郑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53 | 分类号: | B63B35/53;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对接单元 可移动 甲板 飞机起降 光伏电站 起降平台 电池阵 模块化 移动式 飞机 储能电池装置 太阳能电池阵 模块化组合 建设周期 矩形结构 拼装连接 起降距离 起降跑道 首尾相接 提升平台 推进装置 续航能力 可控制 减小 拼装 跑道 铺设 | ||
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包括多个首尾相接以拼装形成飞机起降跑道的可移动水上模块;所述可移动水上模块包括船体,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的控制单元、模块对接单元、电池阵、储能电池装置和推进装置;所述船体的甲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模块对接单元位于船体的前后两端,相邻两个船体之间通过模块对接单元进行拼装连接;所述电池阵设置在甲板上。本发明通过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起降跑道的长度,同时降低平台的建设周期和难度;飞机起降时可控制平台具备一定的初始速度,从而借助相对运动减小飞机的起降距离;通过在各甲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阵,为可移动水上模块的运行提供电能,有效提升平台的续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远海岛礁开发与利用、海上油气平台建设与运行等工作中,通常利用轮船或小型水上飞机开展人员通勤和物资运输保障,存在人员通勤便利性差、运送物资规模小,以及往来周期长、易受自然条件干扰等缺点。虽然采用填海造陆的方式,修建长度满足中大型飞机起降要求的标准跑道,可满足通勤及运输要求,但是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且由于是固定设施,极易遭受打击破坏。
中国发明专利ZL200120103273.0公开了一种水上立体可移动机场,其为整体式舰船结构,可满足小型飞机在远海的临时起降需求。但是,受当前船舶制造技术的限制(最大长度通常为几百米),该机场仅能勉强满足1级跑道的长度要求,根本无法满足2至4级跑道的长度要求。因此,该技术方案仍无法实现大中型飞机特别是重型运输机的起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机动性能强、续航能力高、跑道长度大、飞机起降距离短,可满足大中型飞机起降要求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包括多个首尾相接以拼装形成飞机起降跑道的可移动水上模块;所述可移动水上模块包括船体1,以及安装在船体1上的控制单元2、模块对接单元3、电池阵、储能电池装置5和推进装置7;所述船体1的甲板4为矩形结构,所述模块对接单元3位于船体1的前后两端,相邻两个船体1之间通过模块对接单元3进行拼装连接;所述电池阵设置在甲板4上。
进一步,所述模块对接单元3采用对插锁接结构,相邻两个船体1之间通过模块对接单元3进行拼装连接后,两个船体1的甲板4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所述电池阵为太阳能电池阵。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2与太阳能电池阵、储能电池装置5电连接,对可移动水上模块的供电模式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2与推进装置7电连接,通过驱动推进装置7对可移动水上模块的航向和航速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多个可移动水上模块的控制单元2之间通过数据链路连接,实现多个可移动水上模块的协调运动。
本发明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通过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起降跑道的长度、降低平台的建设周期和难度,同时当单个模块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平台的整体运行;飞机起降时可控制平台具备一定的初始速度,从而借助相对运动减小飞机的起降距离;通过在各甲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阵,为可移动水上模块的运行提供充足的电能,有效提升平台的续航能力,满足远海运行需求;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作为独立的光伏电站为岛礁、油气平台等提供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偏远远海地区电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模块化移动式飞机水上起降平台的可移动水上模块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2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艇破冰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人智能船桥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