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3207.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会连;王尚波;王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河百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12N1/20;C12N1/18;C12R1/245;C12R1/23;C12R1/865;C12R1/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菌肥 多元素 生态型 制备 有机肥料 制备技术领域 加速微生物 三聚磷酸钾 微生物活动 液体氨基酸 肥效 土壤板结 益生菌液 重量份数 磷酸盐 速效 微量元素 难溶性 有机钾 有机酸 螯合剂 二氧化碳 菌肥 溶解 繁殖 分解 释放 土壤 | ||
本发明涉及菌肥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多元益生菌液40‑50份,磷酸盐6‑12份,有机钾10‑15份,三聚磷酸钾5‑8份,液体氨基酸10‑15份,微量元素5‑10份,螯合剂2‑5份。本发明的液体菌肥肥效快,能破除土壤板结,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肥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化肥用量位居世界首位,可达1亿多吨。化肥的诞生打破了我国传统农业施肥方式,开创了农业用肥新纪元,化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作物品质变劣,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因此,开发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化肥的新型绿色高效肥料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菌肥,形象说来就是“菌+肥”,因为菌肥一方面含有“有机质、氮、磷、钾”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有益微生物菌在土壤中繁殖,起到改良土壤、防治病害等功能。
由于现有的菌种在高盐度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各元素之间易产生拮抗作用等问题,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菌肥产品多为单一菌剂与单一水溶肥。其中液体菌肥主要是菌剂,中微量元素含量少,且方式主要为溶解,施入土壤后性状不稳定,利用效率低,使用效果差,不适于长期使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多元益生菌液40-50份,磷酸盐6-12份,有机钾10-15份,三聚磷酸钾5-8份,液体氨基酸10-15份,微量元素5-10份,螯合剂2-5份。
所述有机钾包括黃腐酸钾、柠檬酸钾、甲酸钾和乙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螯合铁、螯合锌、螯合铜、螯合锰和有机硼。
所述螯合剂为有机酸、复合糖醇、EDTA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复合糖醇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和丙三醇,质量比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丙三醇= 3:5:4:1。
有机酸为柠檬酸、黄腐酸或乙二胺四乙酸。
所述多元益生菌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1)向发酵罐中加入糖蜜5-10份和水30-40份,搅拌均匀后,高温灭菌;
(2)向发酵罐中加入多元益生菌种5-10份和引酵剂1-2份,混合后搅拌均匀,将发酵罐密封,在35-40℃条件下恒温厌氧发酵5-7天,使混合溶液pH降至4-5,即得多元益生菌液。
所述多元益生菌种包括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放线菌。
所述引酵剂为谷氨酸钠、氯化钠或碳酰胺。
一种生态型多元素液体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加入多元益生菌液中,在25-40℃条件下恒温搅拌均匀,搅拌30-40min;
(2)在步骤(1)制得的溶液中加入液体氨基酸,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磷酸盐、有机钾和三聚磷酸钾,在25-40℃条件下恒温搅拌30-40min;
(3)将步骤(2)制得的成品密封分装成瓶装或桶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河百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齐河百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3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