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环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3892.X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6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李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27;B24B37/34;B24B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环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研磨装置、待研磨件、粘合胶;所述待研磨件为指纹环半成品;所述研磨装置包括夹具、研磨台、位置保持机构;步骤2、利用所述粘合胶将所述待研磨件固定于所述夹具上;将所述夹具置于所述研磨台上,并且使所述夹具上固定有待研磨件的一面与所述研磨台相对;步骤3、使所述夹具与所述位置保持机构连接;使所述研磨台旋转,将所述待研磨件研磨成为产品;步骤4、研磨结束后,将所述夹具与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分离,将所述夹具放置于溶剂中使所述粘合胶溶解,从而使所述产品从所述夹具上脱离。本发明的指纹环的加工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研磨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环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技术的极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改变,一方面是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并且改变工作的方式;另一方面使人们生活便利性的极大提升,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科技产品的产生和普及使用,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改变,对人们的需求进行不断的挖掘,电子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和功能的提升,实现智能化。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沟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的涌现,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通话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电子银行交易、无线证券交易、无线网上购物等应用,手机已经慢慢演变成人们的娱乐平台、商务平台。然而,手机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个人隐私泄露、手机病毒等问题也对信息安全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手机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最新的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指纹的唯一性和高安全性,使得指纹识别应用于手机成为可能,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手机应用的安全性,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机关都认为现有的基于智能卡、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的身份识别系统很繁琐而且并不十分可靠。生物识别技术为此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生物识别技术根据人体自身的生理特征来识别个人的身份,这种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系统,它不需要你记住身份证号码和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虹膜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其中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应用也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些指纹特征是唯一的,并且终生不变。依靠这种唯一性和稳定性,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
智能手机的指纹环是智能手机正面下方嵌套在指纹键边缘处的合金制成的金属环,指纹环的外形一般有两种,圆型或者椭圆型(跑道型)。指纹环一般通过两道CNC工序制得,其中CNC一夹工序用于形成指纹环基础件,由于该指纹环基础件的底部往往有刀纹或者台阶,因此需要通过CNC二夹工序进行切削,由于CNC二夹治具的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并且产能低,从而造成指纹环的生产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环的加工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研磨质量好。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环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研磨装置、待研磨件、粘合胶;所述待研磨件为指纹环半成品;
所述研磨装置包括夹具、研磨台、位置保持机构;
所述粘合胶用于将所述待研磨件固定于所述夹具上;所述夹具用于固定所述待研磨件,并用于与研磨台配合对所述待研磨件进行研磨;所述位置保持机构用于在研磨过程中保持所述夹具的位置固定;
步骤2、利用所述粘合胶将所述待研磨件固定于所述夹具上;将所述夹具置于所述研磨台上,并且使所述夹具上固定有待研磨件的一面与所述研磨台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38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囊抛光筛选机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CVD晶圆加热器用表面修磨装置